谈到中国的纪年方式,我们一定会想到“公元纪年”,不过这是在现代。而在古代,一些皇帝他们会以“年号”来纪年,这种形式最早源于西周时期的“共和执政”(共和为当时年号),但此后由于周朝崩裂,中国陷入持续的战乱,此后并未延续使用。直到汉武帝登基时定年号为“建元”,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年号,这一传统从此延续两千多年。除了中原政权外,日本、越南、新罗、吐蕃、大理等也都加以效仿。
汉武帝
在这漫漫的历史长河之中,人们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有的皇帝终其一生只用一个年号,有的皇帝光一年就改一个年号,比如南北朝与唐宋。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年号更是让人眼花缭乱,她一生所使用的年号依次为光宅、垂拱、永昌、载初、天授、如意、长寿、延载、证圣、天册万岁、万岁登封、万岁通天、神功、圣历、久视、大足、长安,前面的一些还出自一些经典著作,可是后面的就越来越俗,充满了个人崇拜主义。与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明清两朝皇帝在位期间基本只用一个年号(明英宗、皇太极除外),这种变化是如何产生的呢?
明太祖朱元璋
首先这要归功于明太祖朱元璋了,公元1368年(洪武元年)他立了三个规定,那就是不封禅、不受尊号和不受祥瑞,这让那些想改元的皇帝望而止步。关于第一点不封禅,儒家认为新皇即位需要建封禅、改正朔、易服色,那些推崇儒术的像汉武帝、唐高宗、武则天、宋真宗等深受其影响。在明太祖朱元璋之后,就没有一个皇帝封禅了,纵然出巡经过泰山也只是祭祀并不封禅,至于改正朔、易服色,唐代以后由于纷争不断,皇帝们都没心思折腾这些了。
其次是不受尊号唐代之前早有皇帝受尊号的先例,而该制度真正形成于唐朝,在宋朝达到顶峰,比如大名鼎鼎的“教主道君皇帝”(宋徽宗尊号)。在明朝,朱元璋规定不许受尊号,只接受死后的谥号。到了清朝,入关之前皇帝们接受尊号,入关后也不再受了,比如大臣曾四次为康熙上尊号但都遭到拒绝,就连好大喜功的乾隆皇帝在这点上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当然,我们要明确一点,“十全老人”“古稀天子”之类的称呼纯属他自娱自乐,并非是正式尊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