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姓的真实历史,秘姓辈分排行榜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4-05-16 07:18:52

秘姓的真实历史,秘姓辈分排行榜(1)

秘姓的真实历史,秘姓辈分排行榜(2)

秘姓的真实历史,秘姓辈分排行榜(3)

讲究规制,立村有矩

——与姓氏有关的地名

自古以来,姓氏文化对地名的产生有极大影响。以姓氏命名地名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某姓氏的原始聚居地或某姓氏居多;二是某姓氏曾经发生过迁徙流变;三是某姓氏具有较高的威望,或对当地社会生活具有一定影响。晋州以姓氏命名的村落基本都符合这些规律。

秘姓的真实历史,秘姓辈分排行榜(4)

姓氏图腾。元代以前,晋州姓氏无载。汉代至元代有魏、赵、崔、杜、郭、张等16姓氏,之后逐渐增多。目前,晋州万人以上的姓氏有9姓,其中以张姓最多,其后依次是:王、刘、李、赵、杨、高、彭、陈。

晋州镇

宋 庄:明朝,因段姓人众名段家庄。民国末年宋姓人数多,遂改名宋家庄。后与秘家庄合并,称秘宋庄。1966年复分两村。1981年为避重名,改为宋庄。

秘家庄:位于县城西附近,明代取名城西庄。民国末年秘(bei)姓人多,易名秘家庄。后与宋家庄合并,称秘宋庄。1966年分村复置。

陈 庄:清前建村,本县周村陈姓一家迁此定居,以姓取村名称陈家庄。1981年为避重名,改称陈庄。

张 庄: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水灾,姚家庄一张姓村民举家迁至村北高土岗上另立新村,称张家庄。1981年为避重名更名张庄。

孙家庄:因孙氏建村而得名。原属赵魏乡。

东张村:据传,为唐代张姓所建。因藁城有一张村,而该村处藁城之东,故名。原属东宿乡,现处晋州经济开发区境内。

营里镇

宋家庄:由宋姓所建,故名。

张十字庄:始建时仅张姓14户,名“张十四庄”,清朝改为现名。

总十庄镇

胡士庄:明代胡姓建村得名。原属河头乡。

王石碑庄:相传一王姓者居于此,广行善举。其死后,人们立一石碑纪念,故名。原属河头乡。

马于镇

束李庄:清初,本县部分李姓居民迁此建村,名李家庄,清末名东李家庄。因东邻束鹿县,后改称束李庄。

吕家庄:唐朝末年(公元904年),该村建起三庄,即北庄、东庄、南庄,因当时村里只有吕、张、何三姓,且吕姓人最多,故取村名为吕家庄。

赵家庄:建村时赵姓居多,故名。

尹家庄:清代由尹姓立村,故名。尹为该村主要姓氏。原属杨家营乡。

东赵家庄、西赵家庄:清初,本县捏盘赵姓迁此建村,名“赵家庄”。后析为东赵家庄和西赵家庄。

秘姓的真实历史,秘姓辈分排行榜(5)

据2005年的统计,晋州共有姓氏391姓。《百家姓》里的姓氏,晋州大都有。

东里庄镇

李家庄:因李姓多而得名。

南赵庄:始建时名“宋家庄”,后赵姓迁入,其人数渐多,改称“赵庄”,清时称“东赵庄”。后改称南赵庄。

安家庄:建于明朝之前。因安姓较多,故名。原属东寺吕乡。

小石家庄:明永乐间,本县龙化村石姓一家三口迁至此地,因村小故名。原属东寺吕乡。

董家庄:明朝,因董姓为大户而得名。民国期间并入东寺闾,1962年分置。原属东寺吕乡。

王家庄:元朝,王、郝、李三人同迁此地,结为兄弟,王为兄长,以其姓为村名。原属东寺吕乡。

崔家庄:建于明代以前,崔姓为大户,故名。原属东寺吕乡。

郜丰庄:原为郜家庄、小里丰庄两个自然村。郜家庄因仅居郜姓得名,郜姓绝,李姓迁入,曾改称李家庄。小里丰庄因北邻大里丰庄,且村小得名,民国29年(1940年)曾与大里丰庄并称里丰庄,民国36年(1947年)析出,与郜家庄合并称郜丰庄。

桃园镇

聂 村:明代靖难之变使村毁人亡,外地迁民居此,修井时发现一石碑,碑文剥落,只见“聂”字,推断此村为聂姓创建,故名。

张家庄:明正德年间,相古庄两户张姓迁此立村,故名。

小樵镇

田 村:明前,田、游两姓为当地土著。随着移民的到来,该村人口逐步增加。为了纪念当地土著,便取两姓中的“田”为村名,称“田村”。原属田村乡。

秘姓的真实历史,秘姓辈分排行榜(6)

到2005年时,晋州有1人姓50个,包括贝、蓝、希、富等等。其中复姓一个:宇文。

东卓宿镇

南彭家庄:相传,原名“霍家庄”。元代彭姓迁入,且人口渐多,改称南彭家庄。

北尹家庄:清康熙三年(1664年)西曹村尹姓一户迁此立村,取名北尹家庄。

陈家庄:由陈姓建村而得名。原属陈家庄乡。

陈家庄还有个名字,叫大寺陈家庄,这是怎么回事呢?

传说,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看到国富民强了,不听魏征的劝阻,居然亲领大军去东征高丽。可是由于长途行军,士兵劳累,加上水土不服,天气又冷,很多士兵都病了,结果大败而归。

李世民在回京城的路上,想到这次东征,花费很大,毫无收获,心中生气,又加上风寒,患了头疼病。当走到今晋州陈家庄的一座小寺院时,病得更厉害了,这时寺院里的老方丈用针灸为唐太宗止住了头疼,又给了几粒药丸,说:“我只能给皇上止住疼,但除不了病根,要彻底治好,只有真定府龙藏寺(今隆兴寺)的方丈——我大师兄能治好。”

后来,李世民去龙藏寺治好了病,回到京城后,觉得两座寺里的和尚救驾有功,按真定府龙藏寺的“龙”字,给陈家庄的小寺赐名龙康寺,并下御旨大修两座寺院,派尉迟敬德去龙藏寺监工,张士贵去龙康寺监工。

重修两座寺院开工后,敬德按太宗的要求,把龙藏寺修成了有牟尼殿、慈氏阁、大悲阁的大寺院,并铜铸了六丈多高的铜佛像。监修龙康寺的张士贵,贪污了修寺的银两,把龙康寺修成一座普通的小寺院。

后来,太宗知道了张士贵贪污银两,把龙康寺修得很小,非常生气,查办了张士贵,还要派人去重修龙康寺。魏征知道这件事后,去见太宗,说:“龙康寺已经建好,拆了再建,会劳民伤财,寺庙小了,皇上给它加个封号,封它为‘大龙康寺’,名气不就大了吗?”

太宗听魏征说得在理儿,就按魏征说的办了,这座寺庙叫成了“大龙康寺”。陈家庄的村名,也因此叫成了大寺陈家庄。

东留章:关于该村的传说很多,仅选一例。据传,很久以前,有留家、章家一前一后来到这里。两家关系和睦,还结成了儿女亲家。后来,这里的人越聚越多,他们依据“先入为主、排名有序”的民间法则,把留家和章家两个姓氏拼凑起来,取村名为“留章”。到了东汉末年,该村有人西出打拼,遇到战事无法归家,便在外面建立新村,名“西留章”(现属藁城)。原“留章”村便被叫作“东留章”,沿用至今。该村历史久远,从发现的文物推断,秦时这里便有人类活动。原属陈家庄乡。

周家庄乡

周家庄(二、三、四、五队):明代前周姓建村,故名。

刘靳庄(一队):原为东刘家庄、靳家庄两个自然村。民国期间,为便于设保甲,两村合并,称刘靳庄。

南王家庄、北王家庄(七队、六队):原为王家庄,由王姓建村。后析为南、北两村,故名南王家庄、北王家庄。现南王家庄主要姓氏为:王、韩;北王家庄主要姓氏为:彭、康、陈、吴。

东张家庄(八队):张姓建村。因西有一张家庄(现张庄),1968年更名为东张家庄。现村内主要姓氏为张、牛。

统 筹 | 唐宇岩

编 辑 | 李 琳

审 核 | 董立考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