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协筹备会常务委员会成员在中南海勤政殿前留影
*在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说:“中国人民将会看见,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荡涤反动政府留下来的污泥浊水,治好战争的创伤,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
说这番话时,他左手拿着发言稿,右手不时挥舞。说到“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他手臂上扬,做了个向上划的手势。当说到中国“如太阳升起”,他的手臂更大幅度举起。
这3个月里,按照“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原则,产生了正式代表和候补代表662人的名单。
根据中国政协文史馆三级职员李红梅的研究,中国当时有近百个大大小小的政治团体,并非所有团体都会接到邀请。例如,“中国农民党”“青洪帮”等超过20个党派就不在其中。共产党员约占44%,各民主党派代表约占30%,无党派人士约占26%。
662人里,国民党名将杨杰的遭遇令人扼腕。他死在政协会议开幕两天前,国民党派出的特工在香港经过一番伪装暗*了他。会议代表名单上,他的名字加了黑框。按席次,他是第55号代表。
59月21日晚七点,第55号代表没能抵达的政治协商会议,终于开幕了。
1949年9月21日下午7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
综合田富达和社会学家费孝通的记忆,参会的人有穿工装的,穿长袍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装的,穿军装的,戴瓜皮帽的;有说汉语的,说英语的,说客家话的,说蒙语的,说藏语的。
“这些一看就知道是身份不同的人物,能够聚在一起开会,讨论建国大事,对我来说真是平生第一次遇到。”费孝通说。
*的履历表填得很准确,他没忘记填写自己用过的两个别名,学历一栏填了“南开大学肄业”和“留学法国”。宋庆龄的那张表格显示她来自上海,属于“特别邀请”代表。但*填错了,学历写了“小学”也写了“师范学校”,没有填写年龄,反而把籍贯写到了年龄一栏。这时他56岁,会后,他和他的画像都将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上。他会成为这个古老国度一个新生政权的*。
他的“永久通讯处”一栏,只写了两个字:“北平。”
提交表格时,这些人的身份都是代表,每人都要签到、验证。
开会地点是中南海怀仁堂。事先请建筑学家梁思成主持了改建:在天井上加了顶子,改成了会堂。否则,容不下那么多人。
在这个地点,慈禧太后驾崩,八国联军设立了指挥部,袁世凯的灵堂也设在这里。但此时,旧的地点迎来了新的事物。
主席台上对称挂着孙中山和*的巨幅画像,中间是政协出炉不久的会徽,两侧是解放军军旗。
*以政协筹备会主任的身份宣布大会开幕。军乐队奏起《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会场外响起礼炮,全体代表鼓掌,时长5分多钟。
有人发现,连军乐队都是从国军投诚过来的。
主席团成员谢邦定记得,台上未设座位,不说“就座”,主席团登台时,说的是“就位”。
*浓重的湖南口音在会场里回荡:“如果我们的先人和我们自己能够渡过长期的极端艰难的岁月,战胜了强大的内外反动派,为什么不能在胜利以后建设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呢?”
他的开幕词持续了18分钟,引起41次掌声。
气象学家竺可桢记过人们的发言时间,比如,刘少奇讲了14分钟,宋庆龄12分钟,何香凝15分钟,华侨司徒美堂加上翻译13分钟。
几年前曾与*在延安讨论过执政“历史周期率”的教育家黄炎培记得,直到夜里十一点才散会。晚上有“大雷雨”,等到会议结束,雨已停了。
文史学家宋云彬的日记里说,宋庆龄的演讲词“最为生辣,毫无八股气”,可惜她说的是上海话,有失力道。她发言时,雷雨大作,电灯忽灭,幸而不久又亮了起来。
除去休息,会议开了8天,共有85人发言。
宋云彬的日记里,留下了这些点评:梅兰芳善唱戏,但读演讲词“不成”;陈嘉庚方言太浓,必须靠人翻译,他逐字念稿,像“过去私塾先生念书”。傅作义的发言“最坦率”。
傅作义在会上说,今后将以“将功折罪”的心情,为新中国的建设尽力。他赢得了20次掌声。
作家刘白羽认为,国民党高官傅作义等人的发言之所以博得掌声,并不是由于他们做了历史的见证,更重要的是“如百川之趋大海”,显示了人心所向。
48岁的农民代表李秀真,儿子死在了战场上。她穿着对襟上衣,上台颤抖着说:“我们开这个大会不容易啊!这是千千万万人的血汗换来的,我的儿子没有亲眼看见新中国,我做娘的替他看到新中国。”
黄炎培把新中国比作“新建的大厦”,由许多钢骨水泥的柱子撑起,第一是中国共产党,还有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大厦的主人是“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民”。
田富达以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代表身份来到这里。他20岁,很多事情似懂非懂,是会场里最年轻者之一。他的汉语水平不好,发言稿准备了两天,经过了台盟一位工作人员的润色。即便如此,他也念得不太流利。
发言后,他情不自禁过去握住了*的手。*对他说了什么,他因为心情激动,一句都没听清。
6代表们将要决定的最重要文件,是政治协商会议的《共同纲领》。它是建国纲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决定了国体、政体等大事。
这份纲领的草案,最早是李维汉起草了一个版本。然后,*把自己关在中南海勤政殿里一周,呕心沥血,写出了另一个版本。先后经过三次起草,三次更名。
*批示其中一版时,曾提醒为他送件的胡乔木,“你应注意睡眠”。
在最终通过的版本里,第一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
据谢邦定回忆,有些代表曾建议把国家的社会主义前途明确写入,*解释,新民主主义一定要向社会主义发展,但在现阶段应该通过宣传、解释特别是实践来证明给人民看。暂时不写出来,不是否定它,而是更加郑重地看待它。
在纲领的草案里,*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华民国)……”
与国家最高政权机关的产生方法、政务院的架构等相比,国号是引发争论最激烈的。
*在筹备会全体会议上喊的3个口号,有一个是“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万岁”。
清华大学教授张奚若认为,“人民”已经表达了“民主”的意思。黄炎培和张志让则主张要用“民主”二字,并认为以后可改称“中华社会主义民主国”。
至于简称,提议“中华民国”和“中华民主国”的都有。
在一个征求意见的场合,年过八旬的司徒美堂说:“我是参加辛亥革命的人,我尊敬孙中山先生,但对于中华民国4个字,则绝无好感。理由是中华民国,与民无涉。”
9月27日,政协全体会议最终决定,国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要“中华民国”简称。
*在这天补充说明不再写“简称中华民国”时,会议记录专门提到,此处有“掌声”。
这一天,还决定了国旗、国歌等事项。筹备会此前登报发布了征集启事,国歌收到632件曲谱、694首歌词,但没找到满意的。马叙伦、徐悲鸿、郭沫若等人主张,暂用抗日战争时期的《义勇军进行曲》。
但有人说,歌词“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时。郭沫若、田汉等都认为可以修改歌词。张奚若、梁思成举出法国国歌《马赛曲》为例,主张不改,保持完整性。
*也赞成不改。他说,这首歌在抗战中起过巨大的鼓舞作用,尽管新中国成立了,我们还要“居安思危”。
这次讨论,在《义勇军进行曲》的合唱中结束,合唱者包括词作者田汉。
国旗的应征图案在一个月里收到了2992幅,其中从美洲寄来的国旗图案23幅,还有的来自国民党统治区。
征集启事明确要求“红色为主”,应征图案里三分之二是红色,仍有三分之一以白、蓝、黄等为底色。
朱德设计了一个版本,旗子左上角为蓝色长方形,嵌有红五角星;陈嘉庚设计的那面,有镰刀和斧头图案;郭沫若设计的国旗上有两个长条,象征长江和黄河。他们都落选了。
张治中坦言,他不欣赏旗子中间带有黄杠,认为有国家分裂之感。
正式会议期间,初选委员会将累计收到的3012幅图案选了38幅印发全体代表讨论。第32号当选,但是作了一定的修改,去掉了最大那颗星星上原有的镰刀和锤子元素。因为像模仿苏联国旗,这个图案本来是被淘汰的,几经讨论,又复活了。
它的设计者、上海市民曾联松,一年后收到了中央政府寄来的政协纪念刊一册和人民币(旧币)500万元,“作为酬谢你对国家的贡献,并致深切的敬意”。
9月27日,《国旗、国都、纪年、国歌决议草案》通过:国都定于北平,改名北京;纪年采用公元;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国旗为红地五星旗,象征“中国革命人民大团结”。
消息传出,前门大街的瑞蚨祥布庄,红布快速售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