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北方和西域的军事威胁历来是紧密相关的。解决了北方的军事威胁,如果不紧接着解决西域的军事威胁,北方的军事威胁很可能死灰复燃。因此,唐太宗"安边"的第二个波次,就是着手解决西域的问题。
唐太宗经略西域的思路,与汉武帝有所不同。汉武帝是先打通祁连山北麓的河西走廊,然后经略西域;唐太宗是先征服祁连山南麓的吐谷浑,开辟南路通道,然后经略西域。
河西走廊,吐谷浑的故土
吐谷浑的来历吐谷浑,最早是人名,后来成为族名、国名。南北朝时,吐谷浑首领夸吕,开始称可汗,建都伏俟城。吐谷浑鼎盛时期,统治区域东起甘肃省甘南地区,西至今新疆若羌、且末,南至青海以南,北至祁连山脉。正好地处大唐京都长安与西域的交通要冲,扼控丝绸之路南路通道,在东西方商贸交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南北朝时期,吐谷浑汗国兴起
死而不僵的吐谷浑隋朝大业五年(公元609年),隋炀帝西巡时曾打败吐谷浑,伏允可汗南逃,投靠党项族。隋炀帝在吐谷浑属地设立了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目的是从这里打通西域之路,使吐谷浑故地成为隋朝经营西域的前进基地。但隋末天下大乱,伏允可汗重新复位,吐谷浑得以复兴。
唐初,伏允可汗进入河西,勾结凉州李轨,不断侵袭唐朝西部边境。不久,又翻越祁连山,切断河西走廊,向漠北的东突厥汗国纳贡称臣。唐高祖武德二年至武德九年(公元619—626年),吐谷浑年年入侵西部边境。因此,唐太宗即位后,贞观之初先解决了来自北部的主要威胁东突厥后,及时转移战略重心,开始向西用兵,先后发动了两次征讨吐谷浑的战争。
吐谷浑大汗伏允
第一次征讨:元气大伤的吐谷浑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春天,伏允可汗进犯凉州,并拘留唐朝使者,唐朝多次招谕不从。不久,唐鄯州(治今青海乐都)刺史李玄通上表朝廷,说吐谷浑这时正牧马青海,"轻兵掩之,可尽致"。六月,唐太宗派遣段志玄、樊兴二将进攻吐谷浑。十二月,段志玄由鄯州向西进攻八百多里,在西海(今青海湖)以东击败吐谷浑部众。
由于长途出击,人困马乏,段志玄作为远征军指挥员,也缺乏穷追不舍的决心与魄力,滞留原地休整,致使吐谷浑尽驱牧马西遁。只有段志玄部将李君羡率领部分精骑长途追击,在西海以南的悬水镇打了一次大胜仗,缴获牛羊两万余头。但唐军这次出击,并没给吐谷浑以毁灭性打击。唐军刚刚退回鄯州,伏允可汗就入侵凉州报复。唐太宗决定再次出兵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