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在博山常听老人哄小孩时会说:“一二一,一二一,辣疙瘩咸菜炒肉皮”。这“辣疙瘩咸菜炒肉皮”光听说过,没有见有人吃过。我曾查过不少史料,也不见有记载。
据传说,早时候人们还不知道猪肉皮比猪肉的营养更高,做菜的味道更好。一般是买了猪肉剩下肉皮,那屠户心疼,就把肉皮去毛煮熟后,拿凉水浸一下,然后切成丁,再放上去皮的熟花生米和疙瘩咸菜同炒。不想十分可口,周围的邻居都效仿,后来逐渐演变成了年下的“炒咸菜”。
在博山,这辣疙瘩咸菜的吃法最多。生拌辣疙瘩咸菜是最常吃的方法。把辣椒、辣疙瘩咸菜切细丝,先用清水浸泡洗洗咸菜丝退退盐,捞出沥沥水,再把香菜切段,加上香醋、香油及味精作调料,放在小盆里拌拉一下,上盘可食。
也可以把食材剁成绿豆粒大小的碎末,味道不减,食欲更强。只是千万不要再加盐了,那会把你齁坏的。
把酱腌好的辣疙瘩皮,一块一块的片下来,撒上五香粉,晾至半干即可使用。吃到口里筋道有嚼头,越嚼越香。它有个漂亮的名字叫“五香疙瘩肉”。
还有那辣疙瘩用刀从不同方向切成片组,然后撒上辣椒粉。辣味渗进咸菜,嚼一口又辣又咸,香辣味扑鼻,是绝好的下饭咸菜。
皮辣,是博山人的俗名,学名叫苤蓝。博山人多用于炒菜或凉拌菜,用来腌咸菜的也不少。把它去皮切成厚片,往咸菜缸里一扔,过几天捞出来即吃。
博山的豆豉咸菜,吃着是豆豉味,看着是咸菜样,两者兼有,别具风格。博山人晚秋开始做,一直吃一冬天。
做博山豆豉咸菜要先丝豆子。挑选上好的黑大豆用温水泡到豆子鼓起来,然后上锅煮熟。再找一敞口的坛子底下放一层晒*黄蒿,把凉透后的黑豆放到黄蒿上,再用一层黄蒿盖在豆子上,让黄蒿把黑豆包起来,黄蒿上面再盖几张菠萝叶,坛口不要盖的太紧,把坛子放到一个暖和的地方,但不要太阳直晒。约么十天左右黑豆表面会长出一层白白的醭,这说明豆子丝好了。
这时,就开始制作豆豉咸菜。先把洗好的当地青萝卜切成两公分左右的小方块,再把萝卜放置陶坛内(萝卜一层盐一层)煞水,一般三天左右萝卜就会蔫吧。然后,找个盛豆豉用的坛子或罐子,一层萝卜一层丝豆码好。坛内里面最好掺杂点热水浸泡后去皮的花生仁和杏仁,上面放点干桔子皮丝,把熬好的花椒盐水凉透后倒入坛内,再倒上一小杯高度白酒,坛口密封五到七天豆豉就可以吃了。
做好的豆豉咸菜色泽漂亮,清香味美,咸中散发着黄蒿的香味,吃起来半脆半软,这特色的美味佳肴只有在博山才能享用的到。
在童年的记忆里,当走在博山那铺着青石条块的胡同里,时而会听到“卖油辣菜唠,红豆腐!”的吆喝声,声音由远而近……
抬头望去,是挑着担杖的老者蹒跚而来,担杖一头拴着个不太大的坛子,另一头是用棉布包着的沙锅或小木桶。叫卖声粗沉而深着,“卖”字出口很慢很慢,中间舌头在嘴里轻轻绕个弯,“油辣菜”调逐渐升起,然后“唠”象吐气一样慢慢降下调来,音拖的超过六十秒,随即迅速脱口“红豆腐”!声音顿时斩住。
这叫卖声宛转悠扬、余音绕梁,让人情不自禁而驻足翘首撩盖探望,在如此水墨画般的美景中,小菜还未品到,情已浓,人已醉。
博山油辣菜是这样做的。选用上好的芥菜头,切去根部,清洗干净,然后切成细丝,加入少量醋和糖,稍加搓揉后,放入密封的坛子内,最好在辣丝上面放几片生青萝卜片,把坛子置于阴凉干燥处,闷制三至四天就可以食用了。注意开坛取菜时不要沾油,不然易发霉。开坛次数不要过多,免得辣味跑掉。
也有的人家在锅中倒入少许花生油 ,烧热后放入八角、葱花爆香,再放入芥菜丝,开大火快速翻炒,注意不要炒的太熟,趁热装坛,立即封口,让坛内的温度自然降下来,约一夜的时间就可以吃了。
油辣菜风味独特,吃的时候若淋上几滴香油和香醋,其味酸、辣、鲜、香,色白如雪,入口脆生清爽,刚一品味顿时辣味钻鼻呛嗓,瞬间七窍皆通,辣味稍过,清香的芥菜味接踵而来,让你有了还想再来一口的期望,十分诱人食欲。若有张小米大煎饼卷上油辣菜,就着一碗棒槌糊肚,那标准的山城美味,保准你爱不“释”口。
香椿咸菜是北方地区一大特色。博山属于山区,山地的香椿味道更浓,更好吃,尤其是头茬香椿,是最抢手的。记得每到春天,我们就跑到西山里农户家里买香椿,最便宜的时候仅几毛钱一斤。母亲把买回来的香椿洗干净晾干后,先把根部用醋蘸一下,再一层一层的撒上盐,在咸菜坛子码好。夏天吃凉面时,剁碎了撒上在碗里,那香味无与伦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