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观的美眉忍不住先尝个鲜。
沥净冷却后的熟枣,还有移入烘房上烘焙篮,用木炭火烘焙五十小时左右。
烘焙好的蜜枣,逐个进行压扁定型,方才成为传说中的正中金丝琥珀蜜枣。
关于金丝琥珀枣来历的徽州民间传说:明末清初时,歙县南乡白杨源吴家山有一个姑娘,嫁个了武阳村的一个生意客为妻。她聪慧贤良,十分疼爱丈夫。每年都要回娘家采一篮鲜枣,托人带给在外的丈夫吃。但是有一年枣子熟了托不到人带,她就把枣子煮熟培干,待有生意客回乡时再托寄丈夫。丈夫收到干枣,尝后来信说:“枣子虽好,可惜不甜。”第二年,她从吴家山村取了些枣蜜回来,与枣子同煮,培干后寄给丈夫。丈夫再次来信说:“今年的枣子比去年甜,就是只甜在表面。”接到丈夫来信后,她就 苦苦思索,如何使枣子外甜里也甜呢?一天,她烧鱼待客,婆婆吩咐:”在鱼身的 两侧划上刀痕,就咸得透了。”这下,她受到了启发。
第三年,她挑选个头特大的枣子,在每个栆上划上刀痕,再和蜜同煮焙干,又寄给丈夫,丈夫吃了很满意,给同事和顾客品尝,也都称好。精明的丈夫意识到这是一条新的 生财之道,第四年他在枣熟期赶回家乡,大量收购鲜枣,雇人在 妻子指导下进行加工。他见加工成的 蜜枣晶莹剔透,条条刀痕如金丝,就给产品取了个很形象的名字-----”金丝琥珀蜜枣”。进入市场后 一炮打响,成为了富商,金丝琥珀蜜枣也逐渐驰名中外。
从此,歙县武阳人做 蜜枣的手艺出了名。还传到宣城白马山,有了宣城蜜枣。后来苏浙地区也大兴枣林,但做蜜枣,还是主要聘请歙县师傅。
往期部分内容点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