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工血浆这个步骤上,血肠制作起来并没有所谓统一的严格标准。
要加什么,只要是能提鲜增香,不同人家的祖传秘方,常常也都彰显着东北人家对美食的不同理解。
对肉香更馋的人家,会在开造前提前炸一锅猪油渣,完事把油渣切碎再和血浆混合;
偏爱大葱的老铁,也会提前切一大盆自己最爱的东北大葱花,让肠衣被灌入更本土的“东北血液”;
喜好面食的老哥,更是会在灌肠时加入一些荞麦面,来让血肠口感能够更细腻;
一些更传统的东北家庭中,还有“长辈才能灌血肠”的传统,这既是对老人手艺的信任,更是对长辈口味的尊重。
而一些爱吃坚果的老哥,脑洞有时也会令人有点猝不及防——
我们的作者群里,下午大家正在热火朝天讨论血肠口味时,一位内蒙同学居然说自家偏好用松子灌血肠。
而身为“精神东北人”的唐山资深美食家唐老师,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从小吃到大的美食居然还有这一出款式,想到黑色血肠里混着点白色颗粒,唐老师直言大受震撼。
不止是原材料格外讲究,就连洗肠衣时的水,OG选手都会专门选用积酸菜的水,这样洗出来的肠会更加脆爽:
如果说美食偏好某种程度是一个人性格的侧写,那么想了解一个东北人的内心,有时用不着和他喝酒,瞟一眼他家灌血肠的盆里搁啥就全明白了:
爱好偏重口还是清淡?做事粗犷还是细腻?答案都在血肠里了。
正是因为选材和制作过程都十分丰富,所以这样制成的血肠,才会格外嫩、格外香,让人吃过一次后,便不再care外观是否小清新,多吃几次,还可能会被血肠感动成精神东北人。
然而,即便血肠各家有各家的吃法,但在一些“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血肠界,其实也存在重大分歧。
比如围绕血肠是蒸着吃、配*猪菜或是炖酸菜吃还是煎炸,就足以引发一场腥风血雨,唇枪舌剑。
血肠界的内部乱斗,还得从吃法说起下午唠嗑时,我发现班长居然默认血肠只有两种吃法:蒸,或者煮。
然而在我过去二十年的人生中,从第一次接触血肠开始,10次里面有6次,我家对血肠的做法,都是煎或者炸。
我现在都记得第一次吃煎血肠时,配的是小米粥,吃的大白馒头,刚出蒸笼,便在中间割开一道口子,把煎好的血肠直接夹进去。
完事咔嚓一口咬嘴里,哎呦我去,那是一个外酥里嫩,猪油浸在馒头里被一起被嘎巴嘎巴,香得我现在回忆起就直流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