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莠子
正宗的兰州拉面,必定是清汤,清汤牛肉面嘛,讲究“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一清是指汤要清,二白是萝卜白,三红是辣椒油红,四绿是香菜、蒜苗绿,五黄是指面条要黄亮,这些爽目的颜色搭配在一起,瞬间勾起人的食欲。
正宗兰州拉面的模样,大概还是见过的,虽然色相可能稍差,但不脱这个框架,但是正宗的兰州拉面是什么味道,我却说不上来。大街小巷遍布兰州拉面馆,不能说没有吃过,但是各馆味道不一,而且吃起来大多口味也是一般,我想那多半不是正宗兰州拉面的味道。
据说,马保子挑担卖热锅子面时,非常讲究汤的熬制,他把煮过牛、羊肝的汤兑入牛肉面,其香扑鼻。后来,马保子开了店,便推出免费的“进店一碗汤”,客人进得门来,伙计就马上端上一碗香热的牛肉汤请客人喝,爽,醒胃,又充分显示出了店面的优势。所以,据说识别兰州拉面的正宗与否,就要一看有没有进店免费一碗汤,正宗必有汤赠;二看牛肉拉面的汤是否清,汤浊就不是正宗了。要以此来论,估计我吃我的大多数兰州拉面都不正宗,因为从没有喝过免费的赠汤,汤清的有,又清又香的少。
吃兰州拉面多喝两碗汤,还是比较舒服的。清汤面条,再软和,吃着吃着也就坨了,味道上总有点寡淡,能及时加点汤,或者就着清汤吃,必然要爽口许多。再者,拉面里面的配菜只有香菜和两片萝卜,实在不足以中和那一大碗面条,用点汤补足倒也是个办法。由其是一般小店的面,拉得又不太精细,圆乎筋道的,不多配点汤,像我这样胃口差的人,吃完常常不消化。
面条这东西,粗面看卤,细面看汤,面是一方面,汤和卤也非常重要。兰州拉面清汤吃面,若想吃出滋味,汤上面是要下足功夫的。就像一个丽质天气的漂亮女孩,穿上一身白裙子,穿上白衣飘飘,仙气十足;而资质欠佳者也东施效颦,就衬着肤色黑,了身材臃肿,还不如穿身深色的衣服好看。兰州拉面做到现在,不管是从“中华第一面”的名声,还是从普及度来说,比做一个人气佳丽明星,大约也不为过,白衣胜雪,仙气十足。但是那遍地开花拉面馆,都紧贴着往上靠,犹如一时流行穿白裙子一样,大家都这么穿,美研立现,鱼龙混杂。
我小时候吃的拉面,却是红汤的,不是辣椒油满布的红辣,而是酱香红润的红汤。在集市的一头或者中心,热气腾腾支着一口锅,一个系着颜色斑斓围裙的大汉,两手抻着一团白面,三拉五扯,几回上下翻腾,面条就变得如丝似线。揪下两头,扔到开水锅里,用双尺把长的筷子一搅和,就可以捞面出锅了。白生生的面条,浇上油亮亮红酱酱的卤,顶上盖着一层大肉粒小菜丁,再捏上一撮香菜,红、白、绿,颜色煞是喜人。红汤拉面的面条更绵软一些,入汤后很快地就浸满了卤汁的味道,吃起来,面咸香有滋味。卤汁中是牛肉或者羊肉,加上众多其他香料炖熬而成,单纯喝汤是不行的,但是中和了面条之后,喝起来就不油不腻,吃面喝汤,香味深厚。
因为母亲对于红汤拉面特别钟爱,所以特别留意哪里有这样的拉面摊。早些年,在小县城、乡镇集市还是很多的,后来渐渐就少了。现在镇里的小吃街,一路走过去,感觉和在石家庄的一样,左不过是米线、煎饼、土豆粉之类,还有兰州拉面,那些很不对母亲的口味。人们在饮食上的跟风,有时候完全不亚于在服装选择上的盲目。
我的家乡在邢台南部,有一次到临近的邯郸,却发现那里还有不少这样的红汤拉面馆,大多挂着“正宗南沿村拉面”的招牌。不知道这是红汤拉面中的佼佼者,还是创始人。那一次到邯郸广府古城去游玩,一进古城,不急着买满大街到处有的广府酥鱼,反而犄角旮旯去找拉面摊,好容易找到一家,坐在黑漆漆的小凳上,看着端上来的一碗面,都有些许的感慨。似乎母亲味觉已经遗传到我身上了,对那一碗咸香味浓的红汤拉面,总也吃不够。我在邯郸一家挺大的门面吃过一次拉面,挂着斗大的拉面招牌,店里只有拉面和卤肉,那是吃过的味道最像记忆中的一次。然而,不久前再去时,却发现那块招牌已经换成了“正宗兰州拉面”的字样,心中便很怅然,再没去过。难道拉面只有兰州才正宗么?何况做得还未必正宗。
饮食无高下之分,更多与经历、地域和生活习惯相关,所谓众口难调,便是这个道理。然而,一如服装界潮流总是让人们忘记自己的气质身材一样,饮食界的潮流也盲目左右着人们对食物的选择。一种美食流行起来,也会扑天盖地,让人错手不及,而那些在潮流中经受不住冲击的地方特色小吃,便慢慢地都消失了,成为记忆深处永远找寻不到的味道……
莠子原创,转载请与作者联系,更多内容欢迎关注莠子头条号:笔下江湖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