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枣这么好吃,能不能种到义乌来?”
怀揣这份单纯梦想,老何这个成功的生意人,转行当起农民。
田园梦很多人都有,有的人是想想而已,也有人浅尝辄止。
毕竟,搞农业投资周期长,产出回报慢,而且要靠天吃饭,更何况老何要搞的,算是“逆天而为”的产业。
枣树比较耐贫瘠,嫁接苗种下第二年就能挂果。
第一年,老何从山东引种了一批沾化冬枣树,第二年就挂了不少果子。
“原来,种冬枣是这么容易的事。”暗自庆幸中,老何第三年就吃到了苦头。
那年,因为雨水多,冬枣落了一地,树上几乎没剩下什么果子,老何的心也跟着碎了一地。
专家分析,枣树怕涝,挂果期降雨量大,会造成落果,甚至颗粒无收。
南方种枣要避雨,吃了亏的老何,自然不服输,第二年又投资,在山上盖了大棚。
冬枣在浙江是小产业,为了把文章做大,除了卖果子,老何也卖果树。
他还和省农科院合作,协助专家对南方鲜食枣进行育种攻关。
2019年12月,浙江第一个鲜食枣品种“浙鲜枣1号”通过审定,它就长在老何的枣园里。
2】怀念儿时的大枣味儿
消逝的“义乌南枣”经典重现
枣这个东西,上些年纪的义乌人,都很熟悉。
过去,逢年过节,大家走亲访友带一包南枣,用草纸包好贴上红纸,就是最体面的礼物。
现在,年轻的本地人已经不知道南枣为何物。
义乌大枣是南枣的原料
老何的枣园,有100来亩义乌大枣栽培,这种硬肉型的本地枣,就是制作义乌南枣的原料。
浙江人对这种枣,其实再熟悉不过,因为它正是用来制作蜜枣的。
鼎盛时期,当地统计的义乌大枣栽培面积有1.2万亩。改革开放后几乎不再种植,如今恢复到6000余亩。
在老何去年合资投产的义乌市三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里,我们能看到完整的南枣、蜜枣加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