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芜菁。图/macaroni
京都传统的蒸芜菁,便是将蒸好的芜菁磨成泥,和蛋白搅拌在一起,铺在鱼上继续蒸,最后配上高汤做成椀物(使用当季的蔬菜或鱼贝制作的汤料理)享用。
喝的时候,将芜菁泥扫进汤里,混在一起喝,鲜味十足。
芜菁寿司
而在日本北陆地区的富山县,当地人在芜菁上切开口,将鰤鱼、胡萝卜等配菜加入其间,再让它们发酵,做成一种发酵寿司——芜菁寿司。这也成为富山县冬季的特色美食。
芜菁在日本真的是非常传统的食物了。我们知道,在中国,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七被称为“人日”。古代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日本,也借鉴了这一习俗,每年的一月七日是日本的“人日”。
七草粥
从日本的平安时代(公元794年-公元1192年)开始,日本人在“人日”这一天要喝“七草粥”。
具体是哪七草,根据各地物产的不同,会有一两种的出入,但各地的“七草粥”里,基本都会有芜菁。
03 曾经,芜菁对中国人非常重要
中国当然也有芜菁,它在中国也被叫做蔓菁、盘菜、大头菜。
只是对比日本,芜菁在中国人的饮食序列中已经没什么存在感了。
原因在于芜菁尴尬的口感,比水分赶不上萝卜,味道又平平无奇。除了口感细腻的会拿去腌咸菜,就只有少数地方偶尔会炒来吃了。
芜菁在有些地方已经被用作饲料
而在历史上,芜菁也曾养活中国人数千年。
早在3000年前,中国人就开始种植芜菁了,在《诗经》里,它的名字叫做“葑”。北魏农学巨著《齐民要术》中,就记载有蒸芜菁的方法。
芜菁耐旱耐寒、生长期短,既能当菜又能当主食,在年景不好的岁月里,它是贫苦人家活下去的希望。
《后汉书·桓帝纪》记载:“永兴二年六月蝗灾为害,诏令所伤郡国种芜菁以助人食。”
直至近代,芜菁仍不时成为农村人家维生的必须。著名的荷花淀派作家孙犁曾在《吃菜根》一文中写道:“蔓菁的根部,家乡人也叫甜疙瘩。母亲很喜欢吃甜疙瘩,我自幼吃的机会就多了。实际上,农民是把它当作粮食看待,并非佐食材料。”
对于中国人来说,芜菁不仅是困难时期的“顶梁柱”,也有着儒雅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