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和五味,以食为天,中国人对美食的诉求,自古已然。饮食的背后,同时又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复杂的历史流变。
史学家逯耀东曾指出,近代以来各地饮食的交汇融合,是身处离乱之世的中国人背井离乡、飘零四方的真实写照。国人或为求发展而移居他乡,或躲避战乱而迁播渡海,本乡的饮食习惯,随着散布各地的乡民流传开来,以此寄托着对故乡的思念。
开鲁特色食品——饹馇,就是一种典型的由人口迁徙传入蒙东地区的汉族传统面食小吃。
饹馇又称咯扎,源自河北唐山,当地人用豆面做成饼形,切成块或熬或炸,是百姓逢年过节、婚丧喜庆、迎来送往的必备之物。在当地,甚至还有“不吃咯扎宴,不算到唐山”的说法。
开鲁饹馇相较别地厚度略薄,做法又有变化。首先需将精选的绿豆用水发泡,漂去豆皮,然后用水磨成汁,再过滤去渣,经过三次去毛浆,待成洁白的淀粉后,再兑好汁,搅成浆糊状,用平铁锅缓火摊制成圆形薄片,一张饹馇就做成了。
开鲁饹馇吃法多样,最常见的做法是饹馇炒蒜苗、炸千子等,口感馨香酥脆,营养丰富,实为佐餐佳肴,宴客上品。
饹馇能够在开鲁地区流传至今,也与本地的自然条件息息相关。由于开鲁有很多沙沼地,适于种植绿豆,产量大、品质优,以绿豆为食材的饹馇就成为开鲁餐桌上的独特美味。
关于饹馇还有一个有趣的历史传说。相传清代,在遵化马兰峪建成东陵以后,守陵人为讨得皇家的欢心,就把这一特产送进了皇宫。当时,慈禧吃饭有个习惯,端上来的菜最多只夹两口就撤下。有一次,御膳房端上了醋熘饹馇,她一看没有吃过,问了声:“这是什么菜呀?”太监赶忙回答:“还没起名字呢,请老佛爷赐个名吧。”慈禧一边听一边吃了两口,太监就忙着往下撤。谁知,慈禧没有吃够,就说了句“搁着”吧。太监以为这是太后赐的菜名,马上传下去:“老佛爷赐此菜名为‘咯扎’。”从此,饹馇的叫法便在民间流传开来,饹馇的身价也就成了宴席上的一道名菜。
从粗蔬粝食,到粗粮细制,历代饮食习惯的变迁,不只体现出先民的生活面貌,更能从中窥见一个时代的特征。变化的城市,不变的味道,饱含浓浓乡情的开鲁饹馇,期待你来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