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国学中文》
识文论字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享誉世界。
而汉字,则被认为是改变世界的中国第五大发明。
(实况:汉字笔画英文歌:héng a line a horizontal line, shù a vertical line, piě a line,a left falling line, nà a line, a right falling line, diǎn a little little dot, tí a rising stroke, gōu,a hook,fishing hook , zhé,a turn,an angle turn,oh~横,一条线,一条水平线,竖,一条垂直线,撇,一条线,一条左斜线,捺,一条右斜线,点,一个小小点,提,一个上扬笔划,勾,一个钩子,一个鱼钩,折,一个弯,一个直角弯。)
诞生于华夏大地的中国方块字,飞越一万公里,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掀起一波又一波“中文热”。
【郝甜甜 得州国际领袖学区 学生:左手拉着我的美国好朋友,右手拉着我的中国好朋友,我们一起看熊猫】
这个表演中文朗诵的小姑娘,有个好听的中文名字,叫郝甜甜。2022年,她报名参加了“汉语桥”世界中文比赛。
汉语桥比赛始于2002年,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用中文演讲、问答、表演才艺。最后的全球总决赛,在中国举行。
【郝甜甜 德州国际领袖学区 学生:他们宣布第二名得奖者时,我想,完了,这次没得奖,没能得到名次。但当他们宣布,获得第一名的是泰特·郝韦尔,我过了一秒钟才反应过来。我双手抱头,回头看了一眼,说了句“WOW”,然后冲到台上。下台后,我看到爸爸眼里有泪,他说是因为眼睛过敏】
郝甜甜拿到的,是得州赛区小学组的冠军。她学中文已经三年了。
(实况:今天我们做什么菜?这些东西叫什么?面条!)
在家里,她总是寻找一切机会练习中文。
(实况:中文eat怎么说?吃!)
甚至……连狗都不放过。
(训狗实况:下!坐!你坐!坐 下……好狗狗)
汉语是一门多声调语言。同一个发音,带上不同声调,立刻变得面目全非,这让很多初学中文的外国人,痛苦到面目全非。
【郝甜甜 德州国际领袖学区 学生:中文的发音 āáǎà,这是最难的部分。希望有一天,我能说得很流利,能顺利发出这些音,把每个字都说对,可以讲得很溜】
特有的声调,赋予汉语特有的韵律,被誉为“形美如画,音美如歌”。
牙牙学语的孩童,就会跟着大人,背唐诗、念三字经、唱诵声律启蒙,虽不懂字词之意,却感受得到中文的声、音之美。
(声律启蒙实况: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再大一点的孩子,就会爱上绕口令。郝甜甜也不例外。
【郝甜甜 德州国际领袖学区 学生:相比儿歌,我更喜欢绕口令。因为我教家里人说绕口令,他们一开始总是说错,听起来完全不是本来的意思,然后大家就会哈哈大笑】
(实况:爸爸学说绕口令: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儿)
【郝甜甜 德州国际领袖学区 学生:我最喜欢的一个绕口令是:红鲤鱼与绿鲤鱼与驴】
最好的输入,就是输出。于是,郝甜甜成了老师,爸爸妈妈和妹妹,就成了她的学生。
(实况 看图说中文:姐姐,jiějie什么意思,姐妹中年长的那个,橙子汁,茶,我喜欢茶)
【郝甜甜:有一次很好玩。在课上有事的话,我们要“举手”,说话做事之前要举手。那次我说“芝士”,结果大家都在举手。】
【妈妈:其实你说的是“芝士”】
【郝甜甜:是的,我说的一直都是“芝士”,但同学们都以为我说的是“举手”】
【爸爸:这是什么?我喜欢这个。】
学中文三年,他们的生活,也因此多了一抹异域色彩。
(实况:乔纳森 快过来 我们准备好了 生日快乐歌 生日快乐爸爸)
(实况对话:这是长寿面 我给你拿叉子 我和妈妈一起准备的 我帮着把肉糜这些东西放在了面上 很好吃 你做得很好 哪一个是白巧克力树莓味的 是这个 是这个吗?是的 完美)
享受完美食,当然还有礼物。
(实况:写的这是什么?生日快乐 这是什么字 生 日 快 乐 这也是生日快乐这是三层蛋糕 柠檬 草莓 巧克力,巧克来 我说得对吗,巧克力,哇 非常感谢)
对郝甜甜而言,也有一桩喜事。
2022年11月,她在“汉语桥”中文比赛中再次晋级,跻身全球50强,将前往中国,参加最后的全球总决赛。
终于,她要和她喜欢的中文,在中国来一次零距离的亲密接触。
(校园里的各种中文元素转场)
【艾迪·康格 得州国际学区创始人:自己能阅读一本外语书、或是老师教你一门语言是一回事,但去亲身感受这门语言和文化,则是另一回事】
康格是得州国际领袖学区的创始人。学区下辖得州四个县共20多所学校,郝甜甜就读的学校,也是其中之一。学区一大特色,就是提供英语、汉语和西语三语教学。
就连“校训”铭牌,也是用这三种语言同时悬挂。
【康格 得州国际学区创始人:我们学区将迎来第10个年头。10年前,我们只有2500名学生,今年,学生人数大概有22000人。在我们这里学中文的学生人数,超过美国任何一个其他的学区。】
达拉斯的加兰高中,也是一所得州国际领袖学区的学校。一走进教学楼,就撞见一股浓浓的中国风。
(康格走动介绍:我们非常幸运,因为这所学校是最早设立孔子课堂的学校之一,得到了来自中国的支持和帮助,对此我们非常感激。最重要的帮助是,为我们学区找来126名中文教师。这太重要了。)
因为恰逢暑假,走廊空空荡荡;而平时,这里则是另一番景象。
(走廊挤满学生资料镜头)
每年,一些表现优秀的孩子,会得到去中国访学的奖励机会。
【康格走动介绍:我的孙女也在我们学区读书,在学中文,希望她们也能赢得去中国的机会,也许将来就在中国继续学习】
校园里,处处可见用心的设计。
栏杆上方用中英西三种语言,写着学校希望孩子们养成的品质:耐心、勇气、热情、进取、正直……等等,这些文字,每天看着孩子们来来往往,触手可及。
【康格 得州国际学区创始人:我们正想尽各种办法,希望2023年能送100个学生去北京语言大学,每周学习四天半,不仅会有密集的语言强化课,也会有文化课,并带他们参观遗迹,了解北京的传统和历史。周末,我们计划带他们去其他城市,让他们看看不同的城市风貌,了解中国的现代化程度,和当地人互动,品尝中国各地风格迥异的地道美食。这样孩子们才能真正掌握这门语言】
去中国看看的想法,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了一颗颗种子,就像墙上这一张张手绘旅行计划书,要去成都看熊猫,去哈尔滨赏冰灯,去领略北方的雄壮与巍峨,也去感受江南的静谧与秀美。
【康格 得州国际学区创始人: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对学中文和了解中国文化,抱持一种积极态度。现在得州学中文的孩子大概是22000人,我有充分理由相信,未来十年,整个得州学中文的孩子将超过5万人】
就文字本身而言,中文被认为是世界上信息量最大的语言,因为汉字是单音节,每个汉字都承载了形、音、义三方面信息,表达同样意思,相比英文,中文要简洁得多。
比如,The United St ates of America,中文叫美利坚合众国,不仅长度只有英文的一半,音节更是只有英文的三分之一。
所以,联合国同一份文件的六种官方语言版本中,中文版通常总是最薄的那份。
简洁,不代表简单。恰恰相反,不少掌握多种语言的人都认为,中文是最难学的。
最难学,却也最有意思,因为汉字是迄今为止唯一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这让汉语学习,多了一份趣味。
人类最初的文字,由象形字发展而来。最古老的四大文字体系中,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玛雅文字,都已不再使用,唯有汉字,流淌过三千年的岁月长河,将中华文明延续至今。
从甲骨文到金文、从篆书到隶书、再到楷书。万物形状,借由横竖撇捺,跃然纸上。
英华学院成立于2006年,是美国第一所提供沉浸式中文教学的特许公立学校。
2022年暑假,我们在明尼苏达州见到了苏珊校长。
【苏珊 明尼苏达州英华学院院长:我现在开车去学校,今天是我在英华工作的倒数第二天。大概一年前,我已通知教育委员会,我打算退休了。不久前刚过了70岁生日,我感觉还是浑身有劲儿,想到世界各地去看看。】
苏珊在英华工作了10年,此前有过30多年国际学校的管理经验,也曾两次到中国,参访学校,交流学习,也到各地旅游,感受中国。
【苏珊 明尼苏达州英华学院院长:我得给你看看这些照片,当时可太有趣了。看看这里,这是在丽江漂流,我们去了桂林还有阳朔,两人坐一张竹筏,大家排成一排,拍完这张照片,我们就歪倒掉进了河里。那次旅行太有意思了】
这个盒子,是大家送给苏珊70岁的生日礼物,里面是学生给她的贺卡。盒子内外贴满了照片。
【苏珊 明尼苏达州英华学院院长:这里面都是生日贺卡。有龙舟赛,有各种照片,这些照片记录的,都是一些特殊的时刻,是我在英华的时光。这张照片,是2015年学院获得“蓝带”称号,在华盛顿拍的。】
“蓝带学校”,是美国教育部授予的殊荣。当年,明尼苏达州2225所学校,获得提名的只有8所。最终,英华学院脱颖而出。
【苏珊 明尼苏达州英华学院院长:我认为培养世界公民至关重要。这超越了学习语言和文化的范畴。对我而言,这是培养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当一个人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这些,这种看世界的方式就会变得非常自然。】
英华学院16年前初创时,全校只有79名学生;2022年,学生人数已经增加到833人。
和英华学院类似,提供中文沉浸式教学的学校,在全美超过300所,特别是近20年,数量增长明显。2017到2018年,新增28所,2018到2019年,新增31所,2019到2020,虽然受疫情影响,但仍然新增15所。
学生的组成也很多样化,他们来自不同族裔,说着不同的母语,但都选择来这里、学中文。
【苏珊 明尼苏达州英华学院院长:英华学院提供低龄沉浸式教学。幼儿园和一年级,我们采取90-10模式,学生90%时间用中文,10%的时间用英文;实际上,直到二年级,学生们才开始正式上英文课。】
中文和英文的使用比例,在二、三、四年级,变为80%对20%;五年级变为70%对30%;六、七年级变为60%对40%,到最后一年八年级时,中英文使用比例对半开,变成50%对50%。
【苏珊 明尼苏达州英华学院院长:刚到英华学院时,我心中充满敬意,是对那些老师们的敬意。某种程度上,他们是开路先锋。他们来到美国,穿越半个地球,来教美国孩子们中文。当然,孩子们更让我印象深刻,他们很自在,很自然,对老师们也很热情。】
十年间,苏珊和英华师生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也和中国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她的办公室里,有很多中国特色的物品,不少就出自学生之手。
(苏珊 明尼苏达州英华学院院长:我很喜欢这幅字,我要把它拿过来吗?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幅,这是英华一个低年级学生写的。我喜欢这上面写的字:月圆人和。卢仁楷写这幅字的时候,应该是五年级)
英华的学生,让苏珊深感骄傲。他们在音乐、体育、辩论等各项赛事中,屡创佳绩。在苏珊看来,学生们成了学校最好的宣传大使,也成为中国语言和文化的最佳大使。
(苏珊 明尼苏达州英华学院院长:这是我和莱昂博士。我们在波士顿参加一个活动。我们看到了这本书,《西方遇见东方》。我们觉得书名太完美了,精准诠释了英华学院的目标。我们并不想成为一所在美国教中文的学校,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一所美国学校,但是用中文和中国文化进行教学。)
苏珊很快将告别这所她工作了十年的学校。学期最后一天的郊游日,师生们给了她一个惊喜,邀请她的家人,一起把郊游日活动,变成了告别会,这让苏珊感动不已。
【苏珊 明尼苏达州英华学院院长:低年级孩子最容易敞开心扉。他们对你的爱很纯粹。内心怎么想,都会表现出来。有很多次我在操场上,他们就跑过来找我,说伯格太太,我不想你离开。我说,别担心,我会回来看你们的。还有的说,中国春节活动时您会邀请我吗?您可以让我参加学期汇演吗?很多这样的事情。】
这里给她留下了太多美好的回忆。她熟悉这里的一桌一椅、一草一木,更不会忘记这里和她一起工作、学习的老师和孩子们。
【苏珊 明尼苏达州英华学院院长:我在英华工作的十多年,让我对中国文化格外尊重、着迷和好奇。我心怀敬意,因为我有一半同事都以中文为母语,和他们一起工作,我得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同样地,我也希望他们通过我,更深入地理解美国。超越笼统的中国人、美国人,归根到底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一点已经在我的人生里被反复印证。】
退休后,苏珊说打算和丈夫一起,到世界各地去走走看看。虽然人生转换了角色,内心的牵挂却始终未变。她说,中美友好的任何事情,只要能出上力、帮上忙,她义不容辞。
(字幕 下节预告:
1785年 三名中国船员
随“帕拉斯号”商船抵达巴尔的摩港
这是中国人抵达美国的最早记录
截至2022年 在美华裔人口已达540万人)
文以化人
甲骨文、青花瓷、古建筑、京剧、武术、水饺、二胡,还有……中国书法
五千年的历史,孕育出五彩斑斓的中华文明。汉字,作为其中最灿烂的篇章,将华夏民族的精彩,散播到全世界。
截至2022年底,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中文教育、81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海外约两亿人学习和使用中文。
他们学会了中文,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中国,于是想让更多美国人也学会中文,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去看、去听、去感受真实的中国。
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的坎黛尔·克拉克,中文名叫李晓雨,学帆船11年,学中文7年。
【李晓雨 波特兰州立大学教育系研究生:我们现在从家到帆船俱乐部走,夏天的时候我就在帆船俱乐部工作,然后教帆船,开车需要5分钟左右】
【李晓雨 波特兰州立大学教育系研究生:帆船是一种很自由的爱好,然后它也跟中文一样,就是感觉你可以学习一辈子】
这一天,她要带我们去看一艘有特殊意义的中国红帆船。
【李晓雨 波特兰州立大学教育系研究生:这是我的帆船俱乐部,也是我的第二个家。我从小就在这儿,首先是我自己学习帆船,现在我是老师。那边那些孩子都在学习帆船。今天早上,可能就有一个孩子的妈妈是中国人,别的就没有了。红色的帆船在那边,要不我们过去看一看】
(实况:他们在拍一部纪录片。这是我的同事。打招呼)
码头边的这艘船,就是晓雨说的红帆船。她特意请来俱乐部同事,帮忙把帆打开,让我们一睹真容。
晓雨介绍说,当地儿童博物馆,想要一艘中国船,给孩子们参观体验。于是,中美两边的热心人牵线搭桥,就有了这艘红帆船。
【李晓雨 波特兰州立大学教育系研究生:那是一九八几年,已经有40多年了,所以它们在中国做的,然后人家跟我说了,他们的做法全都是跟之前的一模一样的,这个帆里头的,这是硬的,就是竹子。竹子是从福建的一个竹林里拿的,砍伐的,所以他们所有的材料全都是从福建过来的,特别地道,我觉得这座船总是很美,然后很有中国的代表性。驾驶这个的话,我也没驾驶过,但你旁边那个是我经常驾驶的】
【李晓雨 波特兰州立大学教育系研究生:它还有中国的帽子,这个长得像云南的,但我知道这艘船是福建的,所以他们就喜欢。】
李晓雨不仅教帆船,也教中文,但都是兼职。她现在在读研究生,专业有两个方向,一个是中文教育,一个是特殊教育。
回到家,晓雨换上了另一身中国风服装,向我们介绍她的中国故事。
【李晓雨 波特兰州立大学教育系研究生:给你们看,在这儿。首先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汉语桥”的奖,这是第二名,然后这是我第二次参加“汉语桥”的总冠军的奖杯。这边还有一个兵马俑,还有一个马,这是我在西安的时候讲价买的,买的很便宜,这两个一起可能不到5块人民币,还挺好的。】
说起在中国的经历,特别是“汉语桥”比赛全球冠军,晓雨谦虚地一带而过,但她的父母却格外自豪。
【李晓雨爸爸:我看到了她的自信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份自信让她一直学习、理解中文和中国文化。并且,她在“汉语桥”比赛中获得了冠军,我们非常自豪。】
【李晓雨妈妈:旅行开阔了视野,让我们更加了解人性中的共性。我之前不是不了解这一点,但是亲自去中国看过体验过,加上看到晓雨在中国长时间的生活,我对美国人与中国人之间的共性的认识加深了许多。】
中文,为晓雨打开了通往中国的大门,也让她迷上了东方神韵的中国文化。
(演奏实况)
【李晓雨 波特兰州立大学教育系研究生:古筝的话就是一个很让人着迷的乐器。我第一次听到古筝,我就觉得哇塞,好好听】
三年前,晓雨大学毕业后去中国工作,在青岛首次接触到古筝。从小拉小提琴和弹钢琴练下的功底,让她很快上手,并一发而不可收拾,常常一练就是五六个小时。
【李晓雨 波特兰州立大学教育系研究生:我2019年11月开始练古筝,然后我们都知道2020年就开始有了新冠病毒,然后就疫情,所以我在这一个两年的时间都有古筝的陪伴。有的时候两三个星期我就感觉任何人都没见到,就我和我古筝,真的就是像一个朋友一样的感觉就分不开】
2021年7月,晓雨决定回国继续学业。临行前,她上了最后一节古筝课。
【李晓雨 波特兰州立大学教育系研究生:我记得在我们的最后一节课,我老师给我弹了一部分临安遗恨,弹着弹着,我觉得就感觉到了所有的老师想表达的意思,然后一看老师他也觉得很感伤,他在那差一点都在哭。然后我也开始流眼泪,就觉得老师弹的得很有感觉,然后我要走了,又不知道什么时候要回来,所以心里满满的各种感觉,然后觉得很难受】
回国后,晓雨把对老师和中国的思念,揉进了古筝,也把这东方古曲,揉进了美国爵士乐。
(古筝和爵士乐合奏实况)
【李晓雨 波特兰州立大学教育系研究生:那时候可能有200个人在听,然后他们听我开始弹古筝,我就能明白古筝受到了他们的欢迎,大家都给我鼓掌,然后在我们表演完之后,有很多人过来问我这是个什么东西,这是来自哪里,你是哪里学习的,超级好听等等。所以我就知道古筝让他们都很喜欢】
如今,晓雨教学生中文的时候,也会让他们学一学古筝,希望他们和自己一样,爱上中文,爱上中国文化。
【李晓雨 波特兰州立大学教育系研究生:我18岁的时候开始学习中文,在这之后我的生活完全就不一样。18岁的我远远就不知道自己现在会这么爱中文,这么爱中国。那时候我就以为我就去一年,然后就回来上大学等等。后来我就去了中国,它是一种回不来的过程,去了之后就回不去。现在我的生活最大的部分就是中文,我的将来的工作是跟中文和中国有关系的,然后我的爱好、我的朋友都是跟中国有关的,所以现在我的生活真的是被中国和中文改变了。】
(韩梅团队室外演奏会)
绿的草、红的叶,往来的车辆,驻足的行人。
秋日暖阳下,一场中国风露天演奏会,在中田纳西州奏响。
组织这场演奏会的,是中田纳西州立大学的韩梅教授。
2016年,她创立中国音乐文化中心。这里展示的,是她多年来搜集的100多件中国传统乐器。
【韩梅 美国中田纳西州立大学中国音乐文化中心主任:这套是曾侯乙编钟的复制品。曾是一个小王国,乙是人名,侯是诸侯的意思。原物是公元前433年造的,距今2600多年。这组乐器有很多令人惊叹的地方,从这套乐器的外观,到演奏,都很有特色。最重要的一点是,一个编钟就有两种声调……这意味着2600多年前,差不多在青铜器时代结束时,中国人就已经知道乐调的概念,并且将这个概念,转化到编钟的敲击上。】
展厅一角,摆着琴棋书画的组合。立柱上的24个汉字,让这里滋生出一片古意盎然。
【韩梅 美国中田纳西州立大学中国音乐文化中心主任:这不是几个普通的中国字,而是演奏古琴的技法,不仅是技艺,也包括美学原则,这恰好体现语言和音乐的交融。古,undorned,在弹奏古琴时,不求新潮,但求简单、古朴;清,clear,是指要让琴音清澈;亮,bright,指音色;graceful,采。学生们不仅学会汉字,也知道对应的英文意思,以及演奏要求。】
这所中国音乐文化中心,融合了中文学习、乐器展览、音乐培训,还有讲座、论坛和演奏会等等。每年,中心都会举办多场活动,致力于让更多美国人了解中国文字、中国历史,当然,还有中国音乐。
2021年,中田纳西州7000多名学生参加了他们的中文和音乐项目。中心成立至今,接待了一万多名学生。他们可以在这里学习中文、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艺术,认识这些中国乐器,当然,也可以亲身体验一把。
(小朋友玩敲鼓)
【韩梅 美国中田纳西州立大学中国音乐文化中心主任:毫无疑问,音乐是一种工具。我想用它来联结文化,联结人民。如果我们想有所贡献,或者说得更直白点,让自己成为一个对世界有用的人,要成为一座桥,而不是建起一堵墙。我认为我非常幸运,对中田纳西州立大学来说也是如此,因为这个中心可以发挥桥梁作用,学生们可以从这个窗口向外看,看到外面的世界。】
(毛毛虫的抖音中国歌集锦)
这个在网上把中国风玩得风生水起的姑娘,名叫安娜斯蒂西亚·科斯,她更为人所知的名字,叫“毛毛虫”,没什么特别原因,就是觉得好听、可爱。
【毛毛虫 美国网红歌手:现在夏天的时候,所有的植物,你不能……玩,或是摸,因为有毒。但是在冬天或者秋天,我们会到树林里去玩】
毛毛虫这次只在美国宾州的家里呆一个月,之后就要去香港。她找了个中国未婚夫,苏州人,于是每年都是苏州、香港、宾州波茨敦三地跑,但多数时间在中国。
【毛毛虫 美国网红歌手:我2016年到中国,我什么字都不会说。然后那个时候我住在苏州和上海。那个时候很辛苦,因为我每天跟一对一老师学,因为我知道我每天需要用中文】
毛毛虫大学毕业后,想做演员和歌手,她觉得中国市场很大,决定去闯一闯。
对这个决定,妈妈既支持又担心。
【毛毛虫妈妈:听到她说要去中国,我还是有点震惊的,因为中国那么远;但我也为她骄傲,因为她愿意去拥抱不同的文化,去其他地方生活,学另一种语言,见不同地方的人,所以我为她骄傲,但感情也复杂,有点难过,毕竟她要离开了】
孤身一人闯荡中国,毛毛虫做过英语老师、演过电影电视、自己写歌录歌,也经营着自己的社交账号。手机里,记录了她的很多中国故事。
【毛毛虫 美国网红歌手:这是是在长城,爬长城的时候,我在淘宝买了这件T恤,叫做“中国女孩”,很可爱的一个T恤;这是在北京,我和我的小朋友 我的学生们,我回国之前,他们都在拍照,都在拍我;这个在苏州,在一个篮球队一起打球。因为那个时候,我的寄宿家人,他们知道我很喜欢做运动,所以他们送我去参加一个篮球队,但是发现了篮球队都是男生,但是他们都对我特别好,很好玩。】
(其他在中国的照片)
【毛毛虫 美国网红歌手:因为在美国人眼里,我们都觉得我知道中国是什么样的,中国是这个样子,我们在电影里看到了中国的现场,我知道是这个样子,但是实际上不是,让我大为吃惊】
中国到底是什么样子?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要找到答案,也许可以从一个个汉字、一句句中文、一点点了解开始。
【毛毛虫 美国网红歌手:爸爸,好好学习。你一直把它放在书桌上是吧?那个是我从北京给你买的杯子吧?你中国同事看到这个杯子说什么?他们认识这行字。你好吗?我很好。还记得别的吗?别担心。其他呢?谢谢!对 怎么能忘了说谢谢,还有呢?我吃苹果。我吃苹果,他很喜欢吃苹果。】
爸爸中文说得一般,但弹琴唱歌可是一把好手,还在女儿的视频里客串过,引发评论区一片点赞。
(毛毛虫和爸爸弹琴唱歌的视频)
爸爸了得,妈妈也不遑多让。母女合作,其乐融融。
(毛毛虫唱《我的歌声里》,妈妈弹钢琴)
(毛毛虫 美国网红歌手:这首歌很难,我不知道你们会不会弹钢琴,但这首歌有六个升半音符号,这首曲子非常难弹)
毛毛虫显然继承了父母的音乐细胞,但说到学中文,除了天赋,更多还靠勤奋。
(毛毛虫 美国网红歌手:这个是从语言大学来的一本书,然后我就在这里读课文,然后练习语法,然后就会写句子什么的,这是我怎么学习的方式。我会把拼音和声调写出来,所以我还会学习成语,然后很喜欢学成语。那你最近学到的一个成语是什么?扣人心弦。)
虽然不是“中文科班”出身,但毛毛虫的中文听、说、读、写各方面都很优秀。这次回家,尽管只待一个月,她还是带上了中文课本,有空就学。
(毛毛虫 美国网红歌手:我一般会用一个软件,对学汉语的人来说,那个软件是最好的。因为我很容易抄写那个词,看看翻译是什么,看看拼音和声调,然后写下来。我觉得很好,就是我可以自学,不要老师帮我学。)
(写字实况:不到长城非 非常的非,好汉,汉语的汉)
学中文,给了她一个看待中国的新视角,对中美间的文化差异,也因此有了更深的理解。她把自己的感受和理解,通过社交媒体,分享给了更多人。
【毛毛虫 美国网红歌手:我可以跟大家分享,我对美国人来说,在美国人眼中中国是什么样的,中国文化。对,然后慢慢改变了更多美国人,他们想看中国是什么样的,因为美国的社交媒体中没有很多关于中国的内容,所以我想给大家看,中国是那么有意思的国家,中国文化、学中文是什么样子。】
(美国社交媒体上的视频)
【毛毛虫 美国网红歌手:我不想就突然,我不要让他们说,你们会爱上中国的,但是我很喜欢中国,我的未婚夫的家人都对我很好,我就给他们看中国的生活是这个样子,不是你自己想象的这个样子,你应该自己去中国去看一看】
(美国社交媒体上的视频)
如果没有音乐,生活将失去多少精彩?
如果不止音乐,连声音都没有,生活又会怎样?
在明尼苏达州聋人学校,我们见到了这样一群特殊的人。
(学生上课实况)
这里的孩子都有听力障碍,但他们对世界的好奇,与常人无异。
【尼克·禅提克 明尼苏达州聋人学校学生:我是一个非常善于交际的人,我喜欢历史,喜欢与人和不同的文化相处,并真正了解世界的不同历史。所以,我想学习第二语言去享受和不同国家的人的相处。我想成为一个有趣的人。学习一门外语,和其他人交流互动。】
孩子们在这里除了学美国手语,还可以学一门外语:中文手语。
虽然手语靠手势表意,不像中英两种语系差别如此巨大,但中美手语并不相通。
【迪塞尔·禅提克 明尼苏达州聋人学校学生:当你同时学习两种语言时,会发生一个问题。你会想,哪个是哪个,我是如何学习的?有时你做错了,你不明白,你很困惑。所以,你真的要试着让你的头脑从混乱中解脱出来,理解两者,把它切换到中文手语和英文手语,来回切换,保持大脑的一部分和另一部分,来回切换并同时学习。这就是为什么它让学习中文和第二语言变得具有挑战性,但我真的很喜欢理解两者,并在我的大脑中并行不悖。】
教中文手语的老师,是来自中国的访问学者周小容。她也是一名失聪者,之前在中国教手语。
【周晓荣 中国手语老师:我在中国南方长大,我会手语,了解中国文化,也知道美国手语教学方式,我把它们融合起来,教中文手语时不是仅仅教汉字,也教中国文化,设法让学生们学得有意思。】
周小容老师上中文手语课时,和学生互动十分频繁,还经常请学生上台练习。
她现在一边教课,一边做课题,研究如何让更多健听人士学会手语,从而减少聋哑人与社会沟通的障碍,使聋哑人获得更多的公平就业机会。
【玛莎斯·斯塔尔 明尼苏达州聋人学校学生:聋哑人和健听人士的交流,人与人的交流,这么多年来,健听人士常常看不起聋哑人,聋哑人和健听人士并不平等。了解中国很重要,对聋哑人来说也是如此。确实如此,说得一点都没错】
【迪塞尔·禅提克 明尼苏达州聋人学校学生:健听人士比聋哑人强?不是这样的。我们大家都一样。我们要保持友善,不要互相生气。不,我们可不想出现这种情况。保持平静,和朋友好好相处,不要生对方的气,把这些偏见丢进垃圾桶,扔掉它。】
一直在镜头后帮着我们翻译的,是南卡州立大学的凯瑟琳·约翰逊。2000年夏天,她第一去中国,走访了西安、北京、成都等地的聋哑学校,这之后,就一直为推动中美两国聋哑人的教育、交流和平权等事务奔走。
【凯瑟琳·约翰逊 圣克劳德州立大学国际残障人士宣传外交中心主任: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的全球竞争能力,跳出框架思考他们可以做什么,他们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他们可以成为什么样的领导者,聋哑人也有能力,在世界性的组织中任职、发声,在国际组织任职,比如非盈利组织、世界银行等,我们需要让聋人在这些组织中担任领导角色,以帮助影响聋人社区内的国际发展。】
如今,中文手语课已经在明尼苏达、爱荷华和特拉华三个州三所学校分别落地。凯瑟琳期待,未来能有更多学校加入。
她更希望,能像以前那样,欢迎中国聋哑人访学团到美国来,她也可以带着美国师生团,到中国去交流访问。
(字幕 下节预告:
1879年 戈鲲化在哈佛大学开班授课
成为第一个在美国大学教授汉语的中国人
1901年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设立“丁龙讲座”
这是全美第一个专讲中国文化的讲座)
文贯东西
1.4万,疫情前每天往返中美的人次
17分钟,两国间往来航班的起飞间隔
233对,中美间缔结的友好城市数量
以及
40万,学中文的美国中小学生人数
(卡斯卡德小学生唱诵古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浩瀚的太平洋,隔开了中美两个制度和文化迥异的国家,却阻不断两国人民对相互交流和理解的渴望。
不同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不同文明的互鉴与交融,离不开语言。
曼德拉曾说:用对方听得懂的外语和他交流,他会听进脑袋里去;用对方的母语和他交流,他才会听到心里去。
相比4亿学英语的中国人,美国学中文的人要少得多。
于是,有这样一批人,不仅自己学中文,还选择了教中文、推广中文,想让更多的美国人掌握这门语言。
【李当 哥城汉语学校老师:学中文可以作为一扇窗户,让我去了解一个完全没有接触过的东西。后来发现,真的是这样子的。】
这个普通话说得比很多中国人还标准的美国人,名叫李当,英文名叫唐纳德·纽曼,现在在哥城汉语学校教中文。
严格来说,这是一所中文语言培训机构,是李当的大学同学石老师在2010年成立的,当时只有一间办公室,来学中文的孩子也就三四个;2014年,李当受邀加入,如今,不仅办公室变大变多,还有了四间专门的教室。
【李当 哥城汉语学校老师:中国这几十年来发展得很快,中国越来越重要,大家想了解,也想和中国合作,我们的学生有很多原因来学,有些是娶了个中国媳妇要学,或者说要和中国做生意,还有一些就觉得很神秘,特别喜欢。】
学中文的原因各式各样,年龄也参差不齐。李当和石老师需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案和教学方法。
【李当 哥城汉语学校老师:这是我们最大的教室,疫情之前,最多可以坐10个学生。基本上我和石老师分别每个星期会教25到30堂课,星期六星期天也有一些。我们挺忙的,挺忙的。】
教室里摆了四张长课桌,墙上挂了几张中国水彩画,一张声调示意图,还有一张中国地图,干净整洁。桌上摆着一会儿上课要用的教具。
(李当 哥城汉语学校老师实况:游戏,你看,好多好多游戏。这应该叫掷色子吧?对,掷色子。七,走七步。一二三四五六七,这是苹果。你喜欢红色还是绿色的苹果。衣服,帽子,我们数,有几顶帽子,或者说你喜欢哪个?我喜欢这个。你喜欢什么颜色的,等等。这是自己做的吗?不是,这是买的一本书,用了好多年了,要再买新的。这是在中国买的吗?中国会有卖吧,我们好像是从这儿买的。在这儿能买得到这样的书。上网,很容易。看来这边还是真有需要。有啊,肯定有的)
李当的学生,大多每周来上一两次课,最小的只有两岁。他为学生们设计了很多游戏,边玩边学,课堂上基本只说中文,因为他知道,出了教室,学生们听说中文的机会少之又少。
【李当 哥城汉语学校老师:比如说我们会提前准备不同颜色的彩蛋,彩蛋里面都有东西,小孩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但是特别想要知道,所以他就会很乐意地去学颜色。两岁的小孩一开始跟我们上课的时候也许不说话,就听或者就跟妈妈说英文,一旦有了这个他就很愿意学,我不知道这个人要我说什么东西,反正我要这个东西,所以他要我说蓝,好,我就说蓝色,这个会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2018年,他们开通了油管频道。李当录了不少视频,把课堂上没有时间讲深讲透的语言点,分享给更多想学中文的人。
【石林 哥城汉语学校老师:我说了个小孩叫嘉嘉,每天到学校学文化,这一天老师教给他们三个字,三个字就是你我他,老师怕学生听不懂,特意给他们举例子,这三个字怎么讲啊?你,你是我学生,我,我是你老师,她,老师他用手一指旁边的女同学,她是你的女同学,名字叫花花。记住了吗?记住了!】
【李当 哥城汉语学校老师:大家好,欢迎回到哥城汉语学校,我是唐纳德·纽曼,这是”问问中文老师”栏目。今天这一集,我们来聊聊中文里的3个动态助词。其中两个我们经常遇到,一个是“了”一个是“过”。】
李当说,他喜欢教中文,没想过改行。他觉得这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
【李当 哥城汉语学校老师:目标就是和本地人分享对中国文化对汉语的乐趣、兴趣、热情。最大的意义就是让更多的人也迷上我自己迷上的东西。】
李当接触中文,其实很晚,机缘也很特别。2000年上映的电影《卧虎藏龙》,让他迷上了中国文化,还给自己起了个和男主角一样的中文名:李慕白。
【李当 哥城汉语学校老师:2000年的时候,我在上高中,我还没有开始学,02年开始自学,03年上了大学,我怎么知道汉语很热,那个时候有好多钱,有美国政府的支持,中国政府的支持,俄亥俄州立大学也给了很多学生一些奖学金。所以我很幸运,我算很幸运,那个时候正好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学中文的时候。】
世纪之交的中国,快步迈向世界舞台的中央。
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奥运、世博两大盛会先后落户北京上海;博鳌亚洲论坛成立;APEC会议首次在中国举办;世界三大男高音在故宫午门同台献艺;中国首次载人航天圆满成功……
伴随中国与世界的深度交融,“汉语热”席卷全球。
【歌曲:S.H.E《中国话》,各种颜色的皮肤,各种颜色的头发,嘴里念的说的开始流行中国话,多少年我们苦练英文发音和文法……】
2008年,李当还叫李慕白时,报名参加了“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14年前才艺展示时朗诵的诗,他到现在还记得。
【李当 哥城汉语学校老师:很小的时候,我听说在世界的东边,有个文明古国,它叫中国。】
(比赛录像:中国的神韵,还有中国话的慷慨激昂,都让我心驰神往,到过中国的师兄师姐说,如果你想要学习真正的中国语言文化,你就应该去中国。)
【李当 哥城汉语学校老师:《到中国去》是一个非常想到中国去学中文的学生,然后他就阐述他的心情。然后老师还教我故意把它说得很戏剧化,诗朗诵的时候,你的动作要比较夸张一点。】
决赛在中国的湖南长沙举行。决赛前夜的文艺晚会上,李当被选为选手代表致辞。随后,来自55个国家的110名选手,大显身手,不仅带来中文的歌曲,还带来舞蹈、曲艺、杂技、绘画、武术等精彩表演,陪大家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李当 哥城汉语学校老师:上电视,第一次上电视,而且是直播,好紧张。有好多难忘的,除了上电视之外,跟那些从各个国家来的选手在一起玩,觉得非常好玩,而且我们的共同语言是中文,所以跟法国人说中文,跟朝鲜人和韩国人一起唱歌,一起说中文,觉得很和睦很美好的感觉。我们那边像是一个很小的联合国,但是可能比真正的联合国还要和睦很多,所以挺好玩的。】
李当最终获得第三名,还拿到了“最佳人气奖”。当年的奖杯,就放在他如今的办公室里。
(李当 哥城汉语学校老师:三等奖,之一。还好他们没有说之一,如果要写之一的话就不太好。你拿到奖杯时是一个什么感觉。重!就是感觉重。)
比赛结束了,李当也从俄亥俄州立大学毕业,拿到中文硕士学位。他在“汉语桥”比赛中的优异表现,被湖南卫视看中,也为他赢得了在中国工作的机会,就像他刚学中文时设想的那样。
【李当 哥城汉语学校老师:如果要把中文学好,可能要去中国,住在中国,跟中国人打交道,尽量地变成中国人,听他们听的歌,看他们看的电视剧,这就是我的任务,给自己定下的任务。】
如今,李当回到美国教中文,除了语言本身,他也十分乐意分享自己所看到的中国。他建议学生,一定要亲自到中国去看看。
【李当 哥城汉语学校老师: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学不到。我知道还有很多东西我不了解,我完全学不到的,所以我是有责任感,我觉得我有责任分享我的收获,但是我只能给学生一个开始,他们最好要自己去中国生活一段时间,或者很长时间,才会有那么一点点对中国的了解,对中国的认识。】
中美两国的频繁互动,让这股“汉语热”持续升温。1990年到2008年的近20年间,美国学中文的学生人数大幅增加。根据美国现代语言学会的统计,美国大学里选修中文的学生,1998年是28456人,2013年变成61055人,增长115%;把中文作为第一或第二专业大学生,2001年有243人,2013年有706人,增长190%。
【斯蒂芬森犹他州前参议员:掌握中英双语的美国人越多,中美两国的联结就会越好,无论是民间、企业还是政府。我们越了解相互的语言和文化,就越有可能解决世界面临的地缘政治问题。】
出于安全、教育、文化交流等目的,美国也从国家层面推广外语教学,希望培养多语种人才,抢占先机,应对挑战。中文,正是其中之一。
2002年,美国国防部推出语言旗舰项目,为大学提供资助,开展中文教育,几年后,中小学也被纳入其中;
2006年,时任总统乔治·布什,提出国家安全语言倡议,由联邦拨款1.14亿美元,培养高级语言人才;
2007年,美国国务院、教育部和安全局共同推出“星谈计划”,为中小学的外语教师提供资助,最主要的就是汉语和阿拉伯语。
2009年,时任总统奥巴马宣布“十万强”计划。随后五年,美国实现了送10万美国学生到中国留学的目标;
2015年,奥巴马又宣布了“百万强”计划。
【奥巴马:全中国的孩子都在学习英语。我们也要启动“百万强”计划,未来五年,鼓励100万美国学生学习中文。副总统拜登说,他的两个孩子已经开始学了,确切说是他的两个孙辈。毕竟,中美要想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学会对方的语言,真正理解对方,会是个很好的起点】
犹他州的卡斯卡德小学,是最早开展中文双语教学的学校之一。全校六个年级,学中文的孩子超过一半。
【斯黛茜·里昂 犹他州中文沉浸项目负责人:目前在犹他州,一共有93所学校加入中文双语沉浸式教学项目。学中文的学生数量每年都在增长变化,目前全州至少15000名学生在学中文】
不远万里来到美国教中文的六位老师,也被特意提及,接受大家的鼓掌致意。
犹他州是美国最早立法在全州推广双语沉浸式教学的州。双语选项包括法语、德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当然,还有汉语。
法案的发起人,就是这位喂马人,犹他州前参议员霍华德·斯蒂芬森。
【斯蒂芬森犹他州前参议员:我在2007年发起关键语言项目,在高中推广中文教学。但我意识到,对培养语言流利度和文化接受度来说,相比从低龄开始,高中开始有点晚了。如果他们在更年轻的时候学语言,他们流利使用语言且了解这种文化的概率要大得多。】
2008年,双语教学项目覆盖到犹他州的小学和初中,如今已经有160多所学校加入,其中有93所都选择了中文双语项目。
【斯蒂芬森犹他州前参议员:这是我最自豪的成就,这依靠很多人的协力才得以完成。为项目立法非常重要;资金也很关键,但如果没有来自中国的那么多老师,没有那么多愿意参与的学校,这个项目也不会成功。】
政府经费有限,双语项目每年都要争取预算资金。随着每年加入的学校越来越多,如何说服立法者,优先拨款给双语项目,斯蒂芬森动足了脑筋。
【斯蒂芬森犹他州前参议员:有一年,我们带了两名四年级学生到犹他州参议院,让他们在那里发言。 一个说普通话,另一个翻译;然后另一个说普通话,这一个来翻译。】
(州议会听证实况:你好!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感谢你们给我们这个宝贵的机会,让我们来分享在犹他学中文的体验。我们是来自普罗沃市瓦萨其小学中文沉浸项目的四年级学生,有数以万计的学生正在学习中文,我们非常喜欢学习中文。我们因为会说两种语言而自豪,我们可以用中文和我们在中文沉浸项目的朋友进行交流。我知道学习中文改变了我的未来。非常感谢你们对犹他双语沉浸项目的支持。)
(鼓掌实况)
【斯蒂芬森犹他州前参议员:它深深地触动了立法者的心,这是我们用来获得资金的秘密武器。】
斯蒂芬森还有个好搭档。名叫斯黛茜·里昂,在中国台湾生活了12年,2005年回到美国,2010年起,担任犹他州教育厅的中文双语项目负责人。
【斯黛茜·里昂 犹他州中文沉浸项目负责人:这边是我们的中文教室,我们一进去要请学生说中文,他们必须说中文,我们要不断地提醒他们,这边就是我们的初中教室,可以看到老师用很多东西,让学生感觉到,他们在一个完全有中文的环境。】
负责这个项目之前,斯黛茜教了近十年中文,经验相当丰富。
【斯黛茜·里昂 犹他州中文沉浸项目负责人:沉浸式教学很重要的一点,是把语言学习放到一个情境中,而不仅仅学习词汇。老师们制作了这些图片,提供词汇的使用语境,把词汇放在句子中帮助记忆。】
参与中文双语项目的学校,半天用中文教学,半天用英文教学。但低年级和高年级的教学安排,又有很大不同。
【斯黛茜·里昂 犹他州中文沉浸项目负责人:小学就是两位老师,英文老师中文老师,他们把上课时间分成50%英文,50%中文;一到三年级的中文老师要教所有的课程,要教数学、科学、社会学、中文,然后英文老师是教英文;四到六年级,中文老师还是继续教科学。如果是在小学,就有一个伙伴英文老师,他们两个一起来教,所以早上有一个班,下午有一个班,教同样的东西。然后他们换班。到中学,没有办法继续这样的模式,所以学生的时间真的减了差不多一半。】
斯黛茜的中文十分流利。看得出,她十分喜爱中国。来到办公室,她开心地展示自己的“中国故事”,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
(斯黛茜·里昂 犹他州中文沉浸项目负责人:这是我的毕业证书,哈哈哈,是我参加中文强化学习班的毕业证书】
还有,练太极的功夫衫
(斯黛茜·里昂 犹他州中文沉浸项目负责人:我每周都会练功。)
带学生爬长城的合影
(斯黛茜·里昂 犹他州中文沉浸项目负责人:这是我第一次带去中国的学生访问团)
以及人生中的第一张中国画
【斯黛茜·里昂 犹他州中文沉浸项目负责人:这张是我画的。是我访问辽宁一所学校时,他们教我画的】
当然,来办公室的主要目的,是看一看孩子们用的教材。
【斯黛茜·里昂 犹他州中文沉浸项目负责人:让我把这些书拿过来。我们和出版商合作,设计了包含语言情境的沉浸式课程。比如,学数字的时候,除了说数字,我们会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数字呢?孩子们当然会学说数字,但我们也会有一个情境,在这个情境中使用数字。所以我们设计了一个故事,教练带着孩子们玩游戏,喊出让孩子们跑过去的数字。】
不同的情境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都是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满足听说读写不同的教学要求。
(斯黛茜·里昂 犹他州中文沉浸项目负责人:编选教材是项大工程,但这套教材对学生来说效果非常好。)
效果好,是不断摸索的结果,过程中当然少不了文化碰撞。
(斯黛茜·里昂 犹他州中文沉浸项目负责人:这些教材并不是只把中文带到美国环境来,它也让老师们更了解美国的一些文化,什么是好笑的。这个故事是关于一个小女孩,她的鱼是她最好的朋友。所以她在想,我可以给我的鱼买衣服,为什么我不能买衣服?学生们认为这很有趣,但是老师不喜欢它,所以我们不得不改变它。)
犹他州的双语教学模式,经过14年运作,越来越成熟。看到项目给犹他州、美国、特别是孩子们带来的好处,斯蒂芬森和斯黛茜总是不遗余力地推广。
【斯蒂芬森犹他州前参议员:在每一年的州议会联合会上,我都会向我的同事介绍双语浸入式项目在犹他州的运作情况,告诉他们你们也可以这么做。有几个州愿意这样做,特拉华州和北卡罗来纳州已经率先迈出了这一步,很好地采用了我们的模式。】
【斯黛茜·里昂 犹他州中文沉浸项目负责人:2019年发生过一件事。犹他州发生过几起中国游客的严重车祸。其中一起是在一个小镇附近。警方无法与事故中的人沟通,他们都是中国人,但他们记得有一个警官,他的儿子就参加了中文沉浸项目。他们打电话到他家里,他的儿子在家,他帮助了警察。一个六年级的12岁男孩,帮助警察和伤者沟通,解决了大难题。我真的觉得,你永远不知道何时有机会用你掌握的语言帮助别人。这就是我们学习语言的真正原因,不是吗?不是为了坐在教室考试,而是用它来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好。】
同样致力于中文传播的,还有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加拉·沃克教授,中文名叫吴伟克。这是个在中美两国汉语教育界都响当当的名字。
80岁的他,依然干劲十足。他把大半辈子,用在了汉语教学和教学法研究上,用著作等身、荣誉满墙、桃李满天下形容他,一点不为过。
【吴伟克:中国人口占全世界的20%,没错吧,这让中文天然就有了特殊性。中国人真的很多,地球上五分之一的人口是中国人,并且生活在中国,不管什么事,它都会以某种方式影响到地球上的每个人。】
吴伟克的爷爷是水手,100年前曾到过中国。跟着爷爷长大的吴伟克,从小就知道了中国。
【吴伟克:我爷爷在中国看到很多令他惊叹的事,很多他都喜欢,特别是中国美食,但他也看到一些令他困惑的事。所以我对中国最早的兴趣,就来自爷爷给我讲的那些事,还有林语堂的书。我们当时住的小村庄有个图书馆,负责图书馆的是位女士。她喜欢林语堂,她总是把林语堂的书带到图书馆,给我们讲这些书。】
吴伟克就此结下了和中文的缘分。他在得克萨斯大学拿到中文博士学位后,又去康奈尔大学深造。
【吴伟克:我在康奈尔学中国文学,我能读很多书,认识很多字。当时有一本5000字的小字典,不在这里就在家里。里面包含了5000个汉字,我全部背下来了,但问题就是,虽然字都认识,但有些内容却读不懂】
认识字,却不会用。吴伟克后来到俄亥俄州立大学教书时,发现这是很多美国学生存在的问题。
吴伟克教授将研究方向,从中国文学,转向了汉语教学法。2000年,他设计了 “体演教学法”,就是设计真实的生活场景,学生代入角色表演,在这样的体验中,强化对中文的使用记忆,而不仅仅是认识汉字。
(实况:好,我会好好休息的,“我会……的”,好,爸爸,我会好好休息的。对了)
这就是“知行合一”,他也把这句话挂在办公室的墙上。
2003年,吴伟克荣获中国教育部颁发的“中国语言文化友谊奖”,这个奖授予在汉语教学、汉语研究以及中国语言文化传播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外国友人。
他也是英语世界中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实况:这里都是我的学生和家人的照片。这是简老师,我的同事;这是我的一个学生,他现在在推特工作,他的公司最近成了新闻热点,后面这幅字是她的爸爸写的)
吴教授还在俄亥俄州立大学,开设了全美第一个中文教学博士点,至今已经培养了25名中文教育学博士,硕士生则有上百人。
(实况:两名学生来看望老师,进门寒暄)
这一天,两个学生约好来看他,向老师汇报一下近况。
(实况-女学生:现在你有了一个新的工作吧。对。我现在工作中不用中文,但我觉得,不管工作中用不用中文,你学了中文,你能够解决任何的问题,就是我面对一个非常难的问题,我就自己想,中文写80多页的论文,如果你能够用中文写80多页论文,还有什么困难解决不了。对,如果你可以用中文写论文,然后其他的都是比较容易了。所以我觉得学汉语,就让我变成了一个更勇敢的人,更自信的人。)
(实况-男学生:2016年我大三的时候去的北京,当时我只学了两年中文,非常好的体会。北京语言大学这个项目的特点就是周一到周五,只说中文。如果老师听到你说英语,会惩罚你的。他们说的非常严格,他们说,如果你说了三次英语,你需要回国,当然其实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们只要你说中文,不要说英文)
吴教授培养的学生,大多从事与中文和中国相关的工作,比如接待中国访学团,从事中美文化交流,当然,还有很多人选择教中文。
随着美国学中文的人越来越多,老师的缺口也越来越大。
二十年前,俄亥俄州开设中文课的学校只有个位数,学中文的学生只有几百人;如今,全美超过20万所学校提供中文教学,学中文的美国人约有40万。
虽然为美国培养了许多中文老师,但吴伟克教授还有更大的目标。
【吴伟克:如果我们在网上拥有大量的中文教学材料,人们可以说,这是我们想要教的,我们希望大家照着这个学,而这些材料都是在线,人们可以使用它们,这样全美甚至全球的中文教学就会有很大改善。我出版了很多(中文教学)教科书,在编撰教科书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但我认为教科书现在已经过时了。所有材料都应该上网在线,任何和语言相关的材料,都应该有视听方面的呈现,人人可以上网随时获取】
80岁的吴伟克教授,还有一个心愿,就是希望疫情之后,学生们可以再像以前那样,前往中国学习一到两年。毕竟,只有身在其中,才能感受个中滋味,看到一个更加真实的中国。
(字幕 片尾:
2003年 中文被纳入美国大学预修课程AP
2007年 AP中文测试启动
成为美国中文教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如今 全美超过20万所学校提供中文教学
学中文的美国学生约有4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