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毫银针顾名思义,白毫为主色,银针为体型。
又有绿雪芽一名,更加象形地描绘了白毫银针的样貌——绿为芽身,白为毫色。
又绿又白,才是白毫银针。
那么,为什么有时候大家看到的银针,它不是绿的,也不够白呢?
正常情况下,自然老化的老银针,比如五年,七年,十来年的老银针,在岁月的催化下,在空气中的氧分子经年累月的催化下,它的叶绿素会慢慢消减,而叶黄素会大量凸显出来。
这种上了年纪的银针,我们不必冲泡,光看它的身体,芽身灰绿泛黄,白毫如银似灰,就知道它是老银针。
岁月风华洗礼过的痕迹,便是它的勋章。
但还有一种银针,呈现出红色的底色,白毫也有点黄黄的,这就不太对劲了。
不是陈化出来的颜色——自然陈化怎么可能让芽头变红变褐?
只有加重发酵才会让叶绿素完全退去,叶黄素也完全退去,转头生成大量的茶红素和茶褐素,让银针的针身变成红褐色。
连带的,加重发酵还会把白毫染上红色,让它不再白,不再如银,不再灰白。
这种加重发酵的银针,也称作渥堆作旧茶,它的主要特点,就是银针不再具备“绿雪芽”的“绿”与“雪”,变成红毛芽——芽头泛红不说,连毫都是黄偏褐色的。
这种银针冲泡后汤色自然就是茶友说的那种“深”色——深红,深黄,咖啡色,红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