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南宁“五色糯米饭”遇上“锅包肉”南北美食交流活动上李石琮大师现场制作“雾凇宴”
李石琮大师专程为生病的“小砂糖橘”小清亦做上了一份心心念念的锅包肉
小清亦终于吃到了盼望已久的锅包肉 被锅包肉的美味香得陶醉了
广西11名“小砂糖橘”火爆出圈来到吉林市品尝锅包肉后记忆犹新,回到南宁后生病的“小砂糖橘”最小且人气最高的孩子“小清亦”想吃吉林锅包肉的视频引起网上关注,中国烹饪巨匠、吉林富春园董事长李石琮随我市“雾凇宝贝”回访南宁时,专程飞赴现场制作了一桌吉林特色雾凇宴和美味可口的锅包肉,圆了孩子们想吃地道锅包肉的愿望,吉林锅包肉更成了网络热点,被誉为“跨越三千多公里的最远外卖”、“坐飞机带食材大师现场制作的最贵外卖”、“最有情感温度的外卖”。吉林市决定将在2024年6月份举办锅包肉大赛得到了网上积极响应。
满汉全席博物馆制作的满族传统宴席二八席(八碟八碗)
从民族美食起源看,满、汉、回、朝、蒙等民族均称锅包肉起源于本民族某一道菜,后经创新演变而成。仔细研究,其制作工艺大同小异,食材选用有民族肉食区别,风味口感因地域略有差别,但总体上都属于东北菜系的名菜。文史学者认为,东北地区曾先后被不同民族在不同时期占领或长期生活,在食品制作方法上相互借鉴交流,共同促进了锅包肉在不同民族间的传播和发展。从这种意义上说,东北锅包肉成为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和历史见证。
从老店传承角度看,目前东北三省均有自己主要的锅包肉起源说。
黑龙江的起源说认为,锅包肉为清光绪年间“滨江膳祖”郑兴文所创。他1907年任哈尔滨道台府尹杜学赢的膳食主厨,为接待俄国外宾把原来咸鲜口味的“焦炒肉片”改成酸甜口味,取名“锅爆肉”,因洋人发音变成了“锅包肉”。黑龙江还有另一说法,认为锅包肉是清朝末年王福来发明的。他在哈尔滨开饭店期间,接到大客户要求做特色菜订单,创造此菜并命名。
辽宁的起源说认为,锅包肉是沈阳厨师王善才发明的。伪满时期他将沈阳小吃“焖烤肉片”进行改良,加入番茄酱等调料,形成了锅包肉。还有一种说法,辽宁锅包肉的酱汁是奉天厨师周富根改良的。无论如何,加番茄酱至今成为辽宁锅包肉与其他省份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