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鸡片,在今天的鲁菜、淮扬菜、京菜、沪菜、川菜菜谱里都有此菜,是以鸡肉和鸡蛋为原料,或炒、或烩、或摊、或冲、或贴,烹制成咸鲜清爽、色白形雅的一道传统名菜。究其渊源,大抵先是在北方出现,逐渐传到江南地区,后才进入川渝的。
芙蓉鸡片
菜名中的“芙蓉”,有水木红白之分各地以芙蓉为名的菜点非常多,除了芙蓉鸡片外,还有芙蓉肉、芙蓉糕、芙蓉饺、芙蓉蛋、芙蓉肉片、芙蓉里脊、芙蓉海参、芙蓉蟹黄、芙蓉鱼片、芙蓉虾片、芙蓉鲜贝、芙蓉虾仁、芙蓉豆腐等等数十种。芙蓉有水木之分,古时菜名中的芙蓉多代指水芙蓉荷花,取其洁白高雅、细腻嫩滑之义,又有出淤泥而不染之风骨。
上述芙蓉菜肴基本都属于水芙蓉之“白芙蓉”范畴,唯一一个例外是点心芙蓉糕,它借喻的则是红芙蓉,清代记录北京风俗的《燕京岁时记》,在介绍萨齐玛时就提到芙蓉糕:
“萨齐玛乃满洲饽饽,以冰糖、奶油合白面为之,形如糯米,用不灰木烘炉烤熟,遂成方块,甜腻可食。芙蓉糕与萨齐玛同,但面有红糖,艳如芙蓉耳。”
水芙蓉-荷花
最早的芙蓉鸡来自北方,蛋有讳称目前可以考证到最早的芙蓉菜式,可追溯到元代,在蒙古医家忽思慧的医食著作《饮膳正要》中,有一道菜叫芙蓉鸡,其主料除了今天普遍的鸡肉和鸡蛋外,还有羊肚肺、红萝卜、栀子、杏泥等,其做法是:
鸡儿(十个,熟攒)、羊肚肺(各一具,熟切)、生姜(四两,切)、胡萝卜(十个,切)鸡子(二十个,煎作饼,刻花样)、赤根芫荽(打糁)、胭脂栀子(染)、杏泥(一斤),右件,用好肉汤炒,葱、醋调和。
从原料来看,为典型的北方菜式,而且最后的成菜色泽应该比较丰富。其中的鸡子就是鸡蛋,对“蛋”的讳称在北方是一个普遍现象,一直持续到近代老北京菜名中,“蛋”都被不同的字词进行了替代,比如鸡蛋叫做鸡子儿,皮蛋叫松花,炒鸡蛋叫做摊黄菜、炒白果儿,煮鸡蛋叫窝果儿,鸡蛋炒肉叫做木须肉,是由形似金黄桂花的木犀肉演变而来,煮鸡蛋汤叫甩果儿,这也体现了社会意识形态在饮食文化中的渗透。
辽参芙蓉蛋
明代江南的芙蓉蟹,竟然要放花椒在明代,宋诩的《宋氏养生部》也出现了一道叫芙蓉蟹的菜式,其做法是:用蟹解之,筐中去秽,布银锡砂锣中,调白酒、醋水、花椒、葱、姜、甘草,蒸熟。
里面虽然没有用到鸡蛋,但有趣的是用到了花椒,不仅芙蓉蟹如此,该书其它许多菜品也用到了花椒。宋诩是明代松江府人,即今天的上海人,后随父常住北京,并在外地当过官,书中辑录菜式多为苏沪和京师风味,为今天研究花椒的应用演变史提供了很多线索。
清代芙蓉菜点多,成都始有芙蓉开到清代时,以芙蓉命名的菜点就比较多了,在《筵款丰馐依样调鼎新录》中就记录了芙蓉燕窝、芙蓉鱼翅、芙蓉鱼肚、芙蓉结桂、芙蓉鲫鱼、芙蓉洋菜、芙蓉豆腐、芙蓉双凤汤、芙蓉蛋、芙蓉五福汤、芙蓉肉等十多款芙蓉菜肴。袁枚的《随园食单》也有芙蓉肉、芙蓉豆腐两品,并有详细做法,不过其芙蓉是由浆糁和豆腐来体现。而《调鼎集》中的芙蓉豆腐衬火腿已经是宫廷筵席中的大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