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卤鸭肝。摄影/ 西宇,图/南京有个号
最后是熬制鸭汤,多用鸭骨架熬制,也有混入骨头汤或鸡汤的,味道也都不赖。
有食客用餐时,摊主或店主就用剪刀将鸭内脏们剪成一小块一小块,与切好的鸭血倒在漏勺里,放进滚开的鸭汤汆几下,再装到碗里,浇上鸭汤,撒上作料,一碗汤清见底、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美味可口的鸭血肠汤就成了。
鸭血肠汤的店家有些像茶馆,面街敞门,几张大方桌围着条凳,有时候桌椅都铺到街面上来。临街一条长案板,一只大炉,火上的汤锅滚沸,溢出阵阵诱人香气。当年没有广告,没有代言人,商家的竞争,全靠过硬的品质。
▲ 坚守“鸭血汤”的老店,依然会把鸭肠作为主料之一。摄影/ 镓明,图/南京有个号
后来,随着鸭肠的成本上升,汤里的鸭肠越来越少——从红白参半,到成为点缀,最后完全消失,再叫“肠汤”就名不副实了。今日南京部分老店的鸭血汤里,依然还有鸭肠,但不再是汤里的主角之一。于是,“鸭血肠汤”变成了“鸭血汤”。
鸭血汤 酥烧饼,还能回来吗?“肠”没有之后,“落魄”版的鸭血汤,依然不缺乏拥趸。
学者朱季海先生生活无着落时,曾靠典书卖物度日,“每天烧饼油条,中午踅入小饭铺午餐,一角钱一碗鸭血汤,三两米饭”。因一身傲骨拒绝某大学的聘任后,仍然吃着鸭血汤,“但不久饭铺店主因鸭血汤利小,改革为卤肉豆腐鸭血汤,价钱一下猛增数倍”,囊中羞涩的朱先生“在小饭铺前徘徊趔趄,望汤兴叹”。
▲ 在南京,鸭血也能配馄饨。图/视觉中国
2008年时,代表了南京小吃巅峰水平的“秦淮八绝”公布了最新品种,依然是昔日南京街头挑担叫卖的小吃,依然是“一干一稀”的搭配方式:
“雨花香茗茶、茶叶蛋五香豆;
麻油煮干丝、鸭油酥烧饼;
如意回卤干、什锦素菜包;
鸭血汤、开心小烧卖;
养颜豆腐脑、夫子庙臭干;
牛肉汤、牛肉锅贴;
雨花石元宵、梅花甑儿糕;
桂花糖芋苗、蜜汁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