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式法典,规定了与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各个方面,是保障广大人民群众民事权利的“宣言书”。民法典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时代法治里程碑式的进步,在中国法制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今天,我们有请民事审判庭的法官助理孙士凯详细解读民法典关于继承的那些最新规定。继承制度关系到每个家庭的财富传承,也关系着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故民法典的继承编备受社会公众关注。相比较现行的继承法,民法典继承编进行了哪些改动?下面来和大家一起聊一聊。
本文作者
孙士凯
民事审判庭
法律硕士
民法典的继承编
对遗产、继承人、遗嘱等多方面的内容
进行了增设完善
更加尊重被继承人的意志
回应了司法实践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充分体现了法律和社会治理的良性互动
一、哪些是遗产?
随着互联网新兴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所拥有的财产类型越来越丰富,现行继承法(1985年10月1日施行)所列举的牲畜、家禽等私人财产不再是当下最需要保护的法律对象了。当前网络虚拟财产正融入到民众日常生活当中,由此,网络新一代们开始关心自己的微信、QQ、游戏账号等能否作为遗产得以继承。
对此,民法典第1122条规定,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即只要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均属于遗产。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网络虚拟财产应属于可继承的合法财产范围。因网络虚拟财产法律属性尚未明确,故并不是所有网络虚拟财产都可继承,司法实践中存有争议,不能一概而论。像QQ币之类具有较强财产属性网络虚拟财产应可作为遗产来继承。而常用的微信、QQ账号兼具支付和社交功能,部分涉及到个人隐私等具有较强人格权属性,目前来看不能随便继承;同时其涉及网络用户、继承人和运营商多方之间利益博弈,未来法律还需加以细化规定,为司法实践提供操作指引。
此次,民法典继承编扩大了遗产的范围,将遗产范围的界定由列举式为主改为了概括式,概括式的规定保证了立法的包容性和灵活性,更加的开放,更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
二、遗产该留给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