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阅读李碧华的《饺子》,没阅读前我充满期待,以为那又是一本美食的食谱类作品。阅读中后背发凉,肌肉不断紧张,心跳的速度不自觉地加快。
我给朋友的转述就变为了惊悚两个字,其实,她是通过饺子这一食物为主线抒写了人心,人性,残忍和人吃人的真实写照。我对饺子的记忆和这本作品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为,我的经历中饺子却是爱的泛滥成灾!
11岁那年,母亲因亲戚家有事儿,一个多月不在家。父亲为了给我改善伙食,特意准备了一大盆的羊肉黄萝卜馅给我包饺子吃。
那是一个寒冬,父亲买了新鲜羊肉,秋天成熟的黄萝卜,加入秋日晾晒好的干香菜。胡萝卜羊肉馅饺子的工序实际很繁琐,需要将羊肉剁成肉泥,羊肉肉质比较干,需要在剁馅的过程中分多次少量加入凉水,再把黄萝卜擦片,放入开水锅中煮熟捞出沥干水份,剁成黄萝卜泥。此时把准备好的半成品肉泥和黄萝卜泥放入一个大盆混合加入花椒面,盐,香油,姜面等佐料搅拌均匀,这是最重要的调味料就出场了,陕北的红葱切末,一边切葱一边流泪是难以避免的。加入红葱的饺子馅的香就慢慢扩散开来。繁琐的工序加上父亲的耐心和爱,羊肉黄萝卜馅的饺子更加美味。父亲做的饭总是会比母亲做的好吃,而这一次,饺子的香味一下持续了十余年。
我以为父亲会给我吃一顿美味的羊肉黄萝卜馅饺子,而父亲却给我吃了一星期的羊肉黄萝卜馅饺子。这是我意想不到的,从此以后,我听到饺子心里就发怵,并且无论任何馅都一样。
母亲不在家,父亲一次准备的饺子馅又太多,那时候家里没有冰箱,8 0年代的电器类物资依旧匮乏。在北方肉类只有冬天放在户外一夜就结了冰渣,低温下可以保存一周,并且保证新鲜度。
父亲准备的饺子馅多,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担心母亲不在家会让我在饮食上不均衡,二是北方的寒冬储存食物可以久一点。
父亲每天都会和一块面,然后把盛放饺子馅的盆端回家放在灶台上,让饺子馅的冰渣得以融化。每日看着父亲持续这样的动作,反反复复,周而复始。我是敢怒不敢言,陕北的羊多数放养,不仅肉质细腻鲜美,更是一般人家只有在过年,过节时才会吃一顿的美味。而且,陕北地处黄土高原,地椒叶和泽蒙这两种野生的香草都是羊在漫山遍野寻觅的美食。因此,陕北的羊肉以没有膻味而著称。有这两种香草的存在,羊肉不仅减少了膻味,更增加了鲜香。父亲给我连续吃一周饺子,不知多少人羡慕。
秋天,沟壑纵横的山坡上总会出现白茫茫的羊群和一个赶羊人,有时赶羊人的心情好还会即兴演唱一段信天游。阳光温暖,秋风宜人,一人,一群羊,一片绿草如茵的山坡,一幅浑然天成的画卷。
尽管那一盆饺子馅里满含着父亲的爱,而我却在吃了一周饺子后,就变为了谈饺子色变的模样。很多年后我都不会包饺子,曾几何时我曾在母亲面前扬言此生不在吃饺子,现在想来那时真是年少轻狂。
工作后的很多年,我不仅自己做羊肉黄萝卜馅饺子,还做猪肉芹菜馅的、猪肉香菜馅的,还有猪肉大葱馅的。而无论换成什么样的馅,拌得最好吃的馅依然是羊肉黄萝卜。因为,每一盆羊肉黄萝卜饺子馅里都盛放了父亲的爱。它不随着时间而淡化,反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加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