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文登鲁绣、德州黑陶、淄博陶琉、莱芜锡雕、杨家埠年画……打造“山东手造”品牌是我省深入推进文化“两创”的重要举措。我省创新发展手造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推动手造产业升级,更有效地振兴传统工艺,让传统工艺和传统文化“活”起来,从而推动全省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山东手造”努力实现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新山东的文化形象。即日起,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将陆续推荐山东手造优秀产品和传承人,展示山东手造的新形象。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王媛 实习生 赵婧
花饽饽是中国传统的可食用面塑,纯手工制作,集营养、美味、观赏于一身,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山东胶东一带,过年蒸花饽饽是老百姓家的传统。在济南市天桥区一家工作室内,32岁的毕作刚将传统的花饽饽融入现代元素,将年轻人的创新思维通过一双巧手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是小老虎的眼睛,用白面做几个眼神光,让它的眼睛看起来炯炯有神。”12月20日,毕作刚正在制作一款小老虎的花样中式面点。一个小时不到,一只憨态可掬的“小老虎”就做好了,大大的眼睛、神气的胡子,头上还戴着一顶红色的虎头帽,左边爪子里还握着一个冰糖葫芦。如此惟妙惟肖又年味十足的“小老虎”,浑身上下都是用面粉制作的,不但造型精美,蒸熟之后还可以食用。“因为明年是农历虎年,我就反反复复画草稿,制作了几款老虎造型的花饽饽。做好之后我发到网上,很受顾客欢迎。”毕作刚边把“小老虎”放入蒸箱,边笑着说,“一不小心就成了爆款,第二天就预订出去了15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