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鞋底儿烧饼。河北衡水枣强县的特色传统糕点,其历史可追溯到民国初年。最早由枣强县城的宋善庄制作,他擅长烤制三种烧饼,其中之一便是鞋底儿烧饼。
然而,当时这种烧饼还未名声大噪。直到宋善庄的徒弟江存波接手,鞋底儿烧饼才开始逐渐受到欢迎。
江存波在四十年代中期于县城老十字街开设烧饼作坊,并在改革开放后重操旧业,凭借其独特的制作技艺,使鞋底儿烧饼在当地声名鹊起。
鞋底儿烧饼的制作工艺独特,需纯手工制作才能烤出风味。主要原料包括精粉、麻酱、香油、小茴香和煮肉汤,煮肉所用的调料由七种中药配制而成。
烤炉分上下二层,制作时将面团做成鞋底儿状,先在上层铛上烙至七八成熟,再放入密闭的下层烤至外皮酥脆。烘烤时间需根据火候和火性控制,一般为2—3分钟。烤好后,烧饼切开一个口,夹入剁碎的熏肉,趁热食用,口感外酥里嫩,唇齿留香。
9:建昌营馓子。河北迁安北部建昌营镇的特色传统糕点,拥有至少二百年的历史。馓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那时的馓子被称为“寒具”,用以纪念晋国名臣义士介子推,在寒食节期间食用。宋朝大诗人苏东坡也曾对馓子有过赞美,称其“牵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
建昌营馓子采用纯手工制作,需要经过兑料、和面、盘条、抻条、油炸、滤油等17道工序。选用特级面粉,盐水和面,将面团揉至光滑后,搓成手指粗细的面条,再用油浸泡一小时。
接着将泡好的面条捯成筷子粗细,五、六条成一把,用两根筷子托着下油锅炸。炸制过程中需严格掌控火候,确保馓子色泽金黄,酥脆可口。建昌营馓子色泽嫩黄,薄如纸,最薄处呈半透明状,吃起来香而不腻,深受当地人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