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 叶子
“半咸半甜”鸳鸯粽,又被当地人称为粽球。馅料中同时有咸、甜两种风味,甜的部可分为绿豆沙、莲蓉沙和水晶馅,咸的部分则由香菇、虾米、腊肠、方鱼末、莲子、栗子、腌制的猪肉组成,深受汕头人和海外潮人的喜爱。
●中山芦兜粽
中山芦兜粽的特点是圆棒形、粗如手臂。配料分甜咸两种,甜的有莲蓉、豆沙等;咸的有咸肉、烧鸡、蛋黄等。
古时,村民觉得郊野多芦兜,认为这种百合科野生植物别无用途,不妨用以试作裹粽。果然,芦兜叶味融入于粽,别有风味。故此,日久成为家乡特色的芦兜粽。
●清远驼背粽
六月六和端午节,清远地区不少人家都要包“驼背粽”。其做法是将上等糯米浸泡后用粽叶包裹,包时在糯米中间放绿豆沙或一条拌好作料的肉条,包成两头扁平、背面中间隆起的形状。
“驼背粽”大的能到二三斤,小的也有一斤,一家老小围坐一起品尝,感受团聚之乐。
●雷州鸭乸粽
来源:湛江唯食网
“五月五,提鸭母”湛江雷州半岛地区纯正的端午味道 必然离不开鸭乸粽。
有别于传统的粽子,鸭乸粽不是“包”出来的,而是“编”出来的。雷州的鸭乸粽,因形似鸭子而得名。叶子编织好“鸭乸”后,往它的“肚子”里填充咸蛋黄、腌制五花肉等粽子馅料。
●湛江蛤蒌粽
在粤西茂名、湛江一带还有广西很多地方都有食用蛤蒌粽的传统。相传它源于湛江那柳村由福建莆田迁移过来的韩信后代。
粤西地区一般用叉烧、五花肉为主料,其他一些地方还有以虾仁、香肠等食材,做法多种多样。
湛江人喜欢用蛤蒌叶来做粽子。蛤蒌粽比普通粽子多了一份清香,蛤蒌叶很好地消除了肥肉馅料的油腻。煮熟的蛤蒌粽软糯而不烂,肉肥而不腻。特别是簕古叶以及蛤蒌叶那独特的香味,真的令人回味无穷。
●台山咸肉粽
台山是著名侨乡,跟随人们迁徙的脚步,台山粽在传承和创新中口味有许多变化。
来源:台山市地方志办
传统台山咸肉粽,使用红蓝叶(红榄草)、肥猪肉、花生或绿豆等作“粽芯”。红榄香草是传统台山咸肉粽的灵魂,据说有清肺止咳,散瘀止血的功效。叶子采摘时为绿色,切碎后会变为蓝黑色,经过蒸煮后颜色随之转变成紫红色。包入粽子,有一种特别的香味,可以消除肉和糯米的腻感,这些都是正宗“台山粽”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