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蔬菜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1.预防舍不得用药,发病后却拼命用好药、重复用药、大量混合用药。老菜农凭经验,任意加大用药量和盲目混用药剂,随意缩短安全间隔期,使得蔬菜生长在“治病也致命(残)、致畸”的环境里。长期落后的栽培措施和病虫害防治手段与优良品种的种植要求不相适应。防治用药现状乱、混、杂现象仍很严重。
2.多元有效成分混合防病时,忽略了对蔬菜生长的安全性,造成药害、肥害,对蔬菜瓜果的生产危害性极大。也给不法农资经销商经营假药、次药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为图一己之利,欺骗(忽悠)新菜农,开出4-5种药剂混用的大药方,以及不科学的混配手段防病,诱使新菜农多用药、混用药,造成植株落花落果,药害现象非常普遍。
3.落后的病虫害防治理念与无公害设施蔬菜施药技术不相适应,施药时忽略了天气、环境、生长期因素等。比如在昼短夜长、弱光环境下,不考虑植株生长现状、恶劣条件和药剂吸收渗透的规律,施药剂量仍然不减,一个浓度用到底,甚至加入增效剂,致使叶片渗透作用加快,引发叶片功能性衰竭枯死斑。
4.打药万能论。缺素症和肥害与病害混淆,不论什么原因,有病或有异常就喷药。菜农缺乏病虫害防治的基本致使,保秧护果意识强,唯恐蔬菜得病。一旦发病则拼命喷药,有时仅仅发生一种病害,也要加几种治疗其他病害的药剂一起喷,使得蔬菜植株像披上一层厚厚的药衣,经常有药剂附着在叶片表面,无疑会影响光合作用和植株的转化营养功能,重者会造成叶片褪绿或硬化脆裂。
二蔬菜病虫害田间初步诊断方法
蔬菜虫病害田间诊断是农业综合技能的体现,也是病虫害防治的首要环节,只有正确诊断,才能进行有效防治,否则延误病情,造成损失。科研与推广人员的诊断区别在于:前者可以取样返回实验室培养、分离、镜检都再下结论,准确率高,出具的防治方案针对性强,但时间缓慢,与生产要求的“急诊”不相适应。田间诊断则不一样,必须在第一时间内,通过对作物有无患病症状、症状的特征及田间环境状况的仔细观察和分析,初步判断症状的因由,并给出初步的救治方案,然后再根据实验室分析鉴定,修正防治方案。田间诊断是搞好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前提。只有准确的诊断,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从而收到预期的防治效果。
田间诊断蔬菜生长异常涉及如下方面,可以逐步排除。
1虫害
到田间以后,首先要看看这些植株上有无害虫及其为害的表现。如蚜虫、棉铃虫等刺吸、啃食、咀嚼蔬菜引起的植株异常生长和伤害现象,无病原物,有虫体或排泄物可见。
(1)天气相对干旱且温暖时,叶片上有由黄白色失绿斑点组成的黄斑,整个叶片僵硬或扭曲,植株生长缓慢,最好先看看叶片背面有无红蜘蛛、叶螨、白粉虱、蓟马等刺吸式口器的小型害虫。
(2)气温高且闷热的环境下,作物顶端嫩叶小、黑、僵、卷,叶片背面有油点,幼果上有皴状斑块,多是茶黄螨为害所致。
(3)植株矮小、叶色偏黄,叶片背面和正面既无害虫也无霉、粉、点状物,从植株顶端往下查看,茎秆、根部有无异常,如韭菜及葱蒜类根部的蛆虫(种蝇或蕈蚊)。
(4)被蝼蛄为害的作物根系呈乱麻状;金针虫往往在作物地下器官上钻成多个孔洞;蛴螬则在作物的根或地下茎等器官上挖成坑;低龄地老虎幼虫,在作物幼苗嫩叶上咬成针孔状花叶;大龄地老虎幼虫往往是从作物接近地面的茎基部咬食,切断茎秆并拖至虫穴处。
2侵染性病害
由病原生物引起的传染性病害,田间始发时一般呈点片状,零星分散且健病株混杂存在,随着病情的发展常形成发病中心,并继续向四周扩散蔓延,有从轻到重的病变过程。用防风打火机烤“病害”部分,马上闻气味,有酸味者是真菌病害,臭味者为细菌性病害,又酸又臭者是真、细菌混合性病害,烧焦羽毛味者为病毒病。
(1)真菌性病害蔬菜遭到病菌侵染,植株感病部位生有霉状物、菌丝体并产生病斑。真菌病害症状多为坏死、腐烂和萎蔫,大多数在病部有霉状物、粉状物、点状物、锈状物等病症。对一些真菌性的维管束病害,茎*维管束变褐,保湿培养后从茎部切面长出菌丝。
(2)细菌性病害多数蔬菜细菌病害症状特点表现为坏死、萎蔫、腐烂等,病部有菌脓、菌膜、菌痂。坏死病斑多受叶脉限制,为角斑或条斑,初期有水渍状或油渍状边缘,半透明,常有黄色晕圈,如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萎蔫性病害,用手挤压病株茎基部横切面,可见菌脓,且维管组织变褐,如辣椒青枯病。腐烂症状的,蔬菜感病后组织解体,常伴有臭味,无菌丝,如白菜软腐病、芹菜软腐病。
(3)病毒病害蔬菜感病后引起畸形、丛簇、矮化、花叶、皱缩、坏死等症状,并有传染扩散现象。多为系统性侵染,症状多从顶端开始表现,然后其他部位陆续出现。
(4)根结线虫病害植株生长衰弱,显示营养不良,生育迟缓,致使植株矮小,色泽失常,叶片萎蔫,与缺肥水的表现相似。叶片、茎秆没有病原物,拔出根系,根部长有瘤状物。田间线虫的分布随种植年数增加而加重。与豆科作物的根瘤及十字花科根肿病不同:用刀切开瘤状物,横截面为白色、有虫体的是线虫;横截面为粉红色的为根瘤;十字花科根肿病只为害十字花科作物,其根结组织膨大呈结肠状,解剖根结膨大处,切面平滑,里面什么也没有。
(5)寄生病害在病植物体上或根际可以看到其寄生物,常见有菟丝子、列当、槲寄生等。
3非侵染性病害
又称生理性病害。受不良生长环境限制,以及天气、种植习惯、管理不当等因素影响,蔬菜局部、或整株、或成片发生的异常现象,无虫体、病原物可见,没有逐步传染扩散的现象等。非侵染性病害约占植物病害总数的1/3。
(1)药害因过量施用农药或误施、漂移、残留等因素造成的蔬菜生长异常、枯死、畸形等现象。
①*菌剂药害因使用含有对蔬菜花、果实有刺激作用的*菌剂造成的落花落果,以及过量药剂所导致植株或叶片畸形现象。如“三唑类”*菌剂超量使用,会抑制作物幼嫩生长点生长。“嘧菌酯”与乳油剂型的农药混用易出现“烧叶”现象等。
②*虫剂药害因过量和多种*虫药剂混配,喷施所产生的烧叶、白斑等现象。如噻嗪酮药液接触到白菜、萝卜等作物上叶片会出现褐斑或白化;毒死蜱对烟草、莴苣及瓜类幼苗敏感,易造成药害。
③除草剂药害超量或错误使用除草剂造成土壤残留,下茬受害黄化、抑制生长等现象,以及喷施除草剂漂移造成的近邻植株受害,生长畸形现象。如豆角、西甜瓜等作物易受乙草胺药害。
④植物生长调节剂药害因气温高、或药物浓度过高、或喷施不适当,造成植株畸形、果实畸形、裂果等现象。如2,4-D用于番茄、西葫芦等坐果时,高温、高浓度易造成叶片皱缩、畸形果等药害。
(2)肥害因偏施化肥,造成土壤盐渍化或缺素,导致植株烧灼、枯萎、黄叶、化瓜等现象。如在育苗床或大田中施用未充分腐熟的鸡粪,会造成烧根、沤根、氨气中毒、土传病虫害严重等现象。
①缺素症施肥不足、脱肥,或过量施入单一肥料造成某些元素别固定,植株长势弱,或褪绿、黄化、果实着色不良,或畸形等现象。明显的缺素症状,多见于老叶或顶部新叶。
a缺氮:整个植株生长不良,叶色淡绿,特别是下部叶色更淡。
b缺磷:叶色浓绿带紫,生长迟缓、矮小、瘦弱、直立,根系不发达,果实成熟不好且果实小。
c缺钾:叶面发生不规则失绿斑点,而后斑点坏死;茎杆纤细,严重时叶缘枯焦,叶片皱曲呈黄色及红褐色并易脱落。
d缺镁:先在老叶的叶脉间发生黄化,明显褪绿;逐渐蔓延至上部新叶,叶肉呈黄色而叶脉仍为绿色,并在叶脉间出现褐色或紫红色的斑点或条纹。
e缺钙:顶叶、顶芽受损伤近于枯死,嫩叶失绿,叶缘向上卷曲枯焦,叶尖常呈钩状,并引起根尖坏死。高温、氮肥多时易出现缺钙症,常见番茄脐腐、白菜干烧心。
f缺硼:植物体内碳水化合物代谢紊乱,顶芽、花芽生长受阻,生长点枯萎,叶片黄化,花而不实,落花落果,幼果皱缩。花、果、叶、茎等均缺硼,是蔬菜作物最为常见的微量元素缺乏症,常见现象有番茄芽枯病及不易坐果、花菜茎中空及花球小而松散、萝卜褐心病、芹菜叶柄横裂、豆角落花等。
g缺锌:节间缩短,植株株长势差,叶变小,叶脉间黄化卷曲,叶脉间出现黄斑,蔓延至新叶,形成簇生小叶且黄白化,有全体萎缩的感觉,与病毒病症状相似。如番茄、辣椒“小叶病”。
h缺铁:与缺镁相似,所不同的是缺铁先从新叶的叶脉间出现黄化、叶脉仍为绿色,继而发展成整个叶片转黄或发白。
②元素中毒症过量施入某种化肥或微肥、或环境污染造成的某种元素过多,植株营养生长过盛、叶色过深或颜色异常、果实生长异常,或植株生长停滞等现象。
(3)天气灾害因天气的变化、突发性气候变化造成的危害。
①寒害冬季持续低温对蔬菜生长造成生长障碍,植株叶片低垂外翻,或叶片皱缩。
②冻害突然降温、霜冻造成植株紫茎,果实蜡样透明及叶片紫褐色枯死。
③热害因持续高温致使植株蒸腾过量,营养运输受阻,生长衰弱,叶片黄化、疱状外翻。如越夏露地番茄的生理性卷叶。
④日灼夏季阴雨突然放晴后,或超高温强光,造成枝叶脆裂或白化灼伤。如夏季露地番茄、辣椒的日灼病。
⑤涝害暴雨、水灾后植株长时间泡淹造成黄化和萎蔫。
文章来源:豫艺种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