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6世纪以降,天山南麓的居民经过长久的文化整合虽然已形成一个统一的民族,却一直没有统一的族称。各地居民仍习惯于用所在地名相称,如turpanlïq(吐鲁番人)、qɛʃqɛrlïq(喀什人)、χotɛnlik(和阗人)等。1921年5月,一个名为“阿特沙尔(六城)和准噶尔工农组织”的团体在塔什干召开会议,确定以该词作为统一的族称。学术界通常将这一年视为以ujʁur作为统一族称的起始年。虽则如此,在此后的10多年里对该族名的汉译仍未予统一。1934年12月5日,新疆省政府正式明令公布,将作为民族名称的ujʁur汉译为“维吾尔”三字。《新疆省政府令改缠回名称为维吾尔布告》称:“此名称狭意言之,为保护自己民族之意;广意言之,为保护国家之意。”
至今,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仍保存有民国二十三年十二月五日由新疆省民政厅厅长蓝彦寿发给吐鲁番县的《新疆省政府民政厅通令》(第2013号)(见图1)和巴楚县县长阿不都里提甫于民国二十四年一月十七日向新疆省主席李溶报告收到政府通令并按要求张贴布告的呈文(见图2)。该《通令》此前已经魏长洪先生标点刊布并进行了相关研究考证。承蒙自治区档案局(馆)利用处处长郭红霞女士相助,为笔者提供了该通令的复印件。经与魏长洪先生录文比对,发现中间似有缺页。笔者对该通令个别字句的理解与魏长洪先生略有不同,兹将其全文重新标点,缺少的文字悉据魏长洪先生录文补入。全文如下:
新疆省政府民政厅通令
第2013号
令吐鲁番县
为通令事,本年十一月廿九日,案奉
督办、主席训令开为通令事。照得缠族自汉、唐以来,散处于天山以南者,派别颇多,名称亦极复杂。至满清中叶改建行省,始统称之为缠族。兹该族文化促进会呈请恢复该族固有之维吾尔名称,前来本府。遍稽史乘及省志诸书,该族部落中祗有“畏兀儿”,并无“威武尔”,当系音近误译辗转讹传。但“畏兀儿”系该族之一部分,若以名其全族亦欠妥叶。且更改一名民族名称,徒泥于古而无深意,亦不足以垂久远而示来。兹本府为慎审起见,特于第三十次会议提出讨论。经全体出席委员决定,改为维吾尔三字。所谓维吾尔者,以狭义言之,而维持吾族之意也;以广义言之,并含有维持吾国之意。以此定为该族名称,不但毫无抵触,且顾名思义,亦可以使该族一般民众引起合群爱国之心,较之其他名称殊觉妥善。自此以往,该族即称为维吾尔民族,简称为维族。其从前讹为威武尔者一律更正,以免殆误。除登报并通令布告外,合合行令仰该厅即便查照,此令等因。奉此,除分令外,合行令仰该县长即便知照,并录案布告,俾众周知此令。
厅长蓝彦寿
民国二十三年十二月五日
新疆省政府民政厅厅长蓝彦寿署名发给吐鲁番县的《新疆省政府民政厅通令》第2013号
汉译“维吾尔”三字既关顾了ujʁur一词的发音,又运用了汉语特有的“美译法”功能,充分利用了三字的组合意义。若按字面意思理解,“维吾尔”三字还具有“维护我和你”即“维持吾族”以及“维护民族团结”、“维持吾国”和“保护国家”之意。这一汉译名称自公布后一直使用至今。
巴楚县县长阿不都里提甫于民国二十四年向新疆省主席李溶报告收到政府通令并按要求张贴布告的呈文
ujʁur一词作为政体名称,自840年后一直用于指称龟兹以东的回鹘政权及其境内的居民,而龟兹以西的喀喇汗王朝政权及其境内的居民并不以该词自称。1921年确定该词为统一族称后也就自然将今库车以西的居民包括在内了。这正是上引呈文中“‘畏凡儿’系该族中之一部份,若以名其全族,亦欠妥叶”一句的用意所在,也是将汉译族名确定为“维吾尔”三字的理由之一。
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存在着将古代部落联合体或汗国等政体名与现代民族名相混淆的倾向。许多学者的论著或译著(如《突厥语大词典》汉文版)中都将历史上的ujʁur一词迳直译写作“维吾尔”,现代维吾尔文及英、俄等外文历史著作中也不加区别地使用ujʁur一词。甚至还有学者在著作中称:
如果抛开西州维吾尔政权与喀喇汗王朝之间政治上的敌对情绪的话,那么,他们双方都一致地承认自己属于维吾尔族,并且讲着同一的维吾尔语。
这一观点实际上是近些年来学术界占统治地位的观点。溯其源,其重要论据和前提便是存在所谓“葱岭西回鹘”。既然东、西两地区的居民均自认为属于回鹘,而回鹘和维吾尔又是同一词语的不同音译,也就顺理成章地得出了“他们双方都一致地承认自己属于维吾尔族,并且讲着同一的维吾尔语”的结论。事实上,所谓“葱岭西回鹘”只是后人提出的一个伪概念,各类文献中都没有回鹘曾西迁至葱岭西的记载,龟兹以西地区的居民也从不以“回鹘”(ujʁur)自称。将内涵和外延完全不同的“回鹘”和“维吾尔”混同的直接后果,便是极易使读者误认为维吾尔族自《魏书》中出现“袁纥”、“表纥”等部落联合体称名的4世纪末便已形成。关于“维吾尔”族名的使用问题,日本学者佐口透也曾明确指出:“不能将其与古代回鹘、中世纪畏吾儿、UYGHUR直接等同或混同起来。例如,在1920年以前的文献中,并没有将现代维吾尔族的祖先写作‘维吾尔’,特别是在清朝、明朝时代,他们的祖先除少数佛教徒称‘Uyghur’之外,没有被称为‘维吾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