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特殊句式,吾先君亦莫之行也特殊句式

首页 > 农林牧渔 > 作者:YD1662023-12-21 18:13:52

【题型归类】

综观上述考题可知,【真题一】和【真题二】凭借四段阅读材料设置了13道试题,即13个考查点。从题型看,即主观题型和客观题型两大类。从知识点的涉及面来看,有词语解释,句子翻译,概括成语,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或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真题一】第1、5题两题和【真题二】8、11两题,都是从文字、词语的角度,对学生识记、理解和知识积累程度的考查。【真题一】第2、3、6题和【真题二】的第9、12两题,是从句子的角度,考查考生运用古汉语知识解析文句和文字运用的能力的状况。余下的,有【真题一】第4、7题和【真题二】第10、13题,这四道题全是考查考生的分析、归纳和概括的能力了。有的是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有的是分析人物的情感态度,有的是概括文段大意,等等。对这四道题,考生如果没有较强的分析、综合、理解、对比的能力,是不可能把题目答得尽善尽美的。

总之,这些考查点的设置,注重了基础,从字、词、句、篇几方面着眼,知识面宽,综合性强,且注重考查了考生掌握知识的过程,符合认识规律和语文学科规律,又能达到有效检测的目的,值得肯定。那么,采用怎样的方法答题才显得便捷,且能把试题解答得准确无误呢?实践证明,应根据题型来选用相应的答题方法。题型不同,答题的方法也不同。

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特殊句式,吾先君亦莫之行也特殊句式(5)

【题目解析】

选项排除法。此法适用于选择题。解答【真题一】第4题宜用此法。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通过分析比较可知,便可逐一排除分别从分析形势和提出建议方面,准确表达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的其他三项。只有c项是说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汉“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应交给“有司”判定他们受罚还是受赏,来显示公正严明。并非要“刘禅应和“有司”起处理赏罚之事”。所以正确选项是c。

词不离句法。此法适用于字词解释题。解答【真题一】的第1、5两题和【真题二】的第8、11题可用此法。解释字词不仅要看其字面上的意义,更要看重它们在句中甚至文中的情境义,语境义。解释加点词的关键,是要根据整个句子的含义来确定它在句中的语境义。然后,再找到一个与之同义或近义的现代语词来作为该词的答案。从这个原则出发,再结合文意可知,“危急存亡之秋”中的“秋”是“时候”的意思;“悉以咨之”里的“悉”是“都、全”的意思;“跳而越者与千金”中的“与”相当于“予”,即“给予”之意;“顾见猛虎”中的“顾”即“回头”的意思。【真题二】“无从致书以观”中的“致”意思是“得到”;“尝趋百里外”中的“尝”是“曾经”的意思。“邻人有市鸟枪归者”中的“市”是“买”的意思;“乃率家人环跪秀才门”中的“乃”,是“于是、就”的意思。

直译意译法。翻译文言文必用此法。【真题一】和【真题二】文言文阅读共有四个句子要求翻译,即每段命题材料都命制了一道翻译题,可见文言翻译在文言文阅读中的重要。所谓“直译意译法”,是指文言文翻译要达到“信、达、雅”的要求,翻译时应兼用直译和意译两中方法。如“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一句,要弄清句中的三个虚词“之”的意思,前两个是代词,后一个是助词,句末“也”是语气词,无需变动词序,此句的译文“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王室的兴盛,就时间不远了。”就出来了。再如“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一句的翻译,须看出句中“耻怯”二字是意动用法,即“以怯为耻”之意,才能译出“那个号称勇敢的人担心别人认为自己胆怯(以别人说自己胆怯为羞耻),一定会跳过那深谷。”的正确译文。株洲卷的“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一句,由于是课内学过的文章,翻译较易。但句中的“毕”和“走”是两个很重要的文言实词,理解错了绝对要丢分!懂得“毕”和“走”分别是“完”和“跑”的意思,译文“抄完,跑着送还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就得到了。还有“且安知非我不德,天之降罚,*吾子以报吾耶?”一句的翻译,此句可说没有难度。只要不把“且”理解为“而且”或“暂且”,就不难译出“况且怎么知道不是我没有道德,上天降下惩罚,*掉我的儿子来报复我呢?”这一正确译文。

句意概括法。此法适用于那种近乎用原文语句作答的试题。如解答【真题一】的第3题,要求考生从原文中概括出一个成语。由于是课内文章或许老师讲过。即使没将过,稍加分析也能得出“妄自菲薄”“作奸犯科”这两个成语。

比较鉴别法。【真题一】的第7题,【真题二】的第10、13题适用此法。如解答第7题:“对于文中提到的三个人,他们的‘势’分别是指什么?”答题时应先将原文中描写三人物描写的语句标画出来,然后对之进行反复的比较、分析、鉴别,就能分清这三人的“势”分别指的是“耻怯”,即顾面子;“奔利”,即看重金钱;即惧怕“猛虎”,只顾逃命。

辩正评价法。即对人物的思想品格、态度情感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看待。对其评价一定要客观公正,要一分为二。如解答第10题:“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你如何看待这种从师尊师方式?”解答该题时应知道,尊敬老师,古今都是一样的,但在尊师的方式上已是今非昔比,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如今的师生之间提倡的是平等交流,不可能仍是过去那样的唯唯诺诺。这样,此题的答案要点“①尊师、应该谦虚 ②尊师方式应改,提倡平等交流。”就得出来了。解答第13题更应该用辩正唯物主义的眼光去审视,因为时代发展了,社会进步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审美标准和价值取向都发生了变化,所以张秀才的优点在今天看来不仅不是优点,反而是缺点或腐朽的东西了。如张秀才的优点应是:宽容或遇事冷静、善于调适心理等。而以现代人的眼光看,他的优点就成为缺点:不依法办事,或者迷信等等。

最后还请注意,答题中应防止进入误区!比如,斟酌选择词义时,要分清字词的字典义和语境义,混为一谈必将误选。把握句意时,容易出现不得要旨或以偏概全现象,要特别注意把握段和篇赋予它的特定作用和意义。古文翻译中,容易出现忽视词语的古义而把它作为现代词语理解的现象,和译文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的现象。在对人物的思想情感态度进行分析评价时,稍有不慎,就会进入把握不准,分析肤浅,鉴别不清和失之偏颇等误区。这些都是在答题时需要特别注意的。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所以,同学们在平日做文言文阅读训练题时,望能尝试运用上述各法。为熟练掌握解答文言文阅读题的诸种方法,起到强化巩固作用,同学们做做下面的题目吧!

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特殊句式,吾先君亦莫之行也特殊句式(6)

【强化演练】

(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三过门而不入

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氾滥於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穀不登,禽兽偪人,兽蹄鸟迹之道交於中国。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当是时也,禹八年於外,三过其门而不入。

(选自《孟子·滕文公上》)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出则无法家拂士( )②行拂乱其所为( )

③禽兽逼人( ) ④尧独忧之( )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的“人”指的是哪些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概括(甲)文所阐述的基本观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乙)文中抄录描述“天下犹未平”的语句,说说作者写这些的意图是什么?

答:

6.(乙)文记述当年“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之事,如今却用强硬手段制止人们捕猎野生动物,谁对谁错?人和野生动物应保持怎样的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拂”通“弼”,辅佐。②违反,阻挠。③威胁。④指代天下洪水泛滥这件事。

2.①上天将要把重大的任务托付给这样的人。②大禹在外面八年,多次经过自己的家门而不进去。

3.他们都是遭遇过苦难而有所作为的人。道理:人要有作为,成大业,就必须先经过一番磨练。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洪水横流…………兽蹄鸟迹交于中国”旨在以环境之劣,治之不易,来衬托尧舜禹的劳苦功高。

6.都是对的。和谐相处才能保持生态平衡。

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特殊句式,吾先君亦莫之行也特殊句式(7)

(文中图片源于网络)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