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有良田,也有一捧丰盈的秋日鸡头米。
摄影 / 陶源
东北平原的丰收,则是百年以来,一场对黑土地的深切告白。
黑龙江、松花江、牡丹江和辽河在平原上奔腾,冲积出这片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插根筷子也发芽”的黑土地与中国人的奋斗精神相联合,先有“闯关东”战天斗地,后有“北大荒”成“北大仓”。不过近百年的时间,中国人就风风火火开创了一块广达20万平方千米的“新粮仓”。
吉林洮南,生态稻田。
摄影 / 邱会宁
从前这里是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如今的高光物产则是水稻和玉米。就说随着互联网浪潮享誉全国的五常大米,其优良稻种“稻花香二号”的诞生不过二十年左右,背后却是技术人员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始的漫长努力。
玉米,更是温暖东北秋日的灵魂食物。田野里,金灿灿的玉米棒子与水稻“平分秋色”,街巷上,满是“苞米,热乎苞米,粘苞米……”的叫卖声;而那道东北人的家常名菜苞米炖油豆角排骨,更有一个自带秋日喜庆的名字——“大丰收”。
吉林四平,玉米火热上架。
摄影 / 关春
三大平原之外,中国还有更多重要粮仓:“天府之国”成都平原、历史悠远的关中平原,支撑起粤港澳大湾区的珠三角平原, “塞外江南”河套平原,以及云贵高原上散落如珍珠的坝子……它们,共同促成一场主粮年产量连续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的“中国奇迹”。
秋天,下起一场金色的“丰收雨”。
摄影 / 康辉
平原是丰收场景的底子,另一场鲜美的丰收,则来自更广阔的“海上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