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公元前500年至公元500年间(中国当时历经春秋战国、秦汉、三国和南北朝), 希腊人便有了讨论式的酒会(symposiums),这种贵族阶层所特有的生活方式对希腊城邦的社会、政治与文化生活曾经产生过非常深刻的影响。 根据柏拉图的描述:“在酒会上,那些文雅、很有教养的男士们聚在一起,你看不到吹笛子、弹竖琴的女孩。相反,他们不需要通过这种无聊和幼稚的方式进行娱乐,而总是大方得体地交谈、聆听,哪怕是在他们喝了很多酒的时候。” 尽管柏拉图的描述严肃刻板,但我们可见希腊人喜欢美酒甚过美色。 希腊神庙附近也出现了一些小酒馆,主要是供人们在祭祀之后欢宴狂欢。
- 斯巴达克和罗马军营的食堂是私人俱乐部(Private club)的前身,可见军队在各国酒店雏形(官驿)形成的初期曾经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
- 中东地区,旅行者和他们的马队在驿站(caravansery)过夜,这就是最原始的客栈。
- 罗马客栈(Romaninn)提供房间,有时也提供吃饭的地方,供应面包、肉、酒或者无花果、蜂蜜之类很有限的食品。罗马时代,几乎每幢房子里都有自己的酒吧。
- 中国古代的酒店分为驿站和迎宾馆两种:驿站始于商代中期,止于清光绪二十二年,沿袭了3千多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官办住宿设施。 驿站主要供公差人员及信使餐食住宿,并且设有符验簿记、饮食供给、交通供应3种制度;历代政府均明文规定,过往人员到驿站投宿,必须持有官方旅行凭证。 在交验时由驿站管理人员进行簿记,就相当于现在的宾客入住登记。商鞅变法中明确规定酒店接待客人如未查验旅行证件则会受到连坐的处理。 到元代时,客来登记、客走销簿的住宿登记制度已在全国普遍实施。 公差人员在驿站下榻,由驿站管理人员根据来者身份供给饮食,因此也配备有相当数量的厨师、服务员以及炊具、餐具和酒具。为了保证公差人员可按时抵达目的地以致不延误军机,驿站还为各级公差人员提供数量不等的车、马等。在商代中期,驿站仅接待公差和信使,秦汉后开始接待过往官员,唐代广泛接待文人雅士,明清开始接待一般的旅客。迎宾馆主要用于接待外事使节、各族代表和商家,在春秋战国时称“诸侯馆”和“传舍”,南北朝称“四夷馆”、唐宋时称“四方馆”,元明时称“会员馆”,清朝才真正被称为“迎宾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