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和江苏两个相邻的省份,无论从南还是到北,交界的地方都有着类似的风俗习惯和方言,比方说南京与芜湖、马鞍山,地理上靠近,风俗上相通。在清朝康熙建省以前,江苏和安徽隶属于江南省,当时都是中国最富庶的地区,而且人才辈出,清初时,江南一省的赋税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而每期科考,江南一省的上榜人数就占了全国的近一半,于是有“天下英才,半数尽出江南”一说。1667年安徽和江苏建省,而形成了大概现在的省域区划。在安徽北部有两个县,其实在1955年划到安徽前,很长一段时间属于江苏,它们就是--砀山县和萧县。
一、砀山,是中国著名的“梨都”,砀山梨闻名世界,砀山梨酥脆爽口,曾被*称赞。砀山县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距徐州市区84公里,西接商丘,是徐淮门户,现在也是徐州都市圈城市。至今有2000年建城史的砀山,是中国的“中国唢呐之乡”、“中国武术之乡”,人杰辈出的砀山也是后梁开国皇帝朱温的故里。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正月,砀郡改属彭越的梁国(国都为定陶)。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安阳县为砀山县(治今永城市芒山镇)。唐,砀山县(治今砀山县城东)属瞧阳郡。元宪宗七年(1257年),复置砀山县(治今砀山县城东),还旧地属东平路。明洪武四年(1371年),砀山县随徐州改属中书省,后改为南直隶,又称直隶南京(仍治今南京市)。清雍正八年(1730年)升徐州为府,砀山县属徐州府。民国元年(1912年)砀山县属江苏省徐海道;民国22年属江苏行政督察铜山区;民国24年属江苏省行政督察第九区。1949年元月,属中原行政区商丘专署所辖;1949年10月,属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宿县专署。1952年11月15日,砀山县划归江苏省。1953年3月6日,砀山县改属江苏省徐州专区(驻徐州市)1955年2月21日,将砀山县从江苏省徐州专区划入安徽省宿县专区,此后隶属于安徽省宿州市管辖,是宿州市的一个县。
二、萧县,简称“萧”,别称龙城,为古萧国的都城,东临徐州,南接淮北,也是徐州都市圈的一个节点城市,萧县有着3100年的建城史和6000余年的文明史,夏朝时被封为萧国,秦朝时设置萧县,楚汉相争时属楚国。萧县历史文化悠久,人才辈出。萧县被称为中国画都、汉兴福地,获得中国国画之乡、中国葡萄之乡、中国羊肉美食之乡、中国曲艺之乡
西汉时期属泗水郡,三国时候设萧县,改萧公国为萧王国。隋朝以后隶属彭城郡,唐朝后属徐州。宋时属京东西路徐州武宁军。元朝时撤萧县属归德府徐州。明朝时历史南直隶徐州。清朝顺治时期属江南省徐州。1667年江南省分为江苏和安徽,隶属于徐州。1949年10月,属皖北行政公署宿县专区。1953年2月,属江苏省徐州专区。1955年4月14日,为加强洪泽湖管理,江苏省萧县、砀山与安徽省泗洪、盱眙县交换,结束了萧县从汉朝到建国前属徐州管辖的历史,属宿县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