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溪站对面的火车轨道,贵溪火车站改造效果图

首页 > 社会 > 作者:YD1662022-12-27 01:56:12

海宁路仲碉堡 2006年摄

她去除了无法核实的史料,修正了对一些历史事件的认知。

比如,十年前,她在诉说海宁与沪杭线关系时说,沪杭线不经桐乡,是因为桐乡乡绅极力反对,认为破坏风水,相反,海宁乡绅吴小鲁、许行彬、徐申如等人极力争取沪杭线移至海宁硖石。而且,弯到海宁,恐怕与沪杭铁路的总工程师徐骝良有关。

而近几年她通过查询获知了更多的史料,改变了看法。首先书中不再提徐骝良担任总工程师,因为这是孤证,只在徐骝良的家乡海宁找到相关描述,她并未在史料中印证。其次,在西泠印社的拍卖中,她看到一幅华东地区的地图,明显可以看到,当时的沪杭线是经过桐乡双山的,对桐乡乡绅因风水不支持铁路经桐乡的说法产生了疑问。

“书稿沉淀得时间足够长,我对沪杭线的认知也加深,看待事物的态度也有所变化,更客观,也更冷静,这让我在行文上更慎重,关于历史事件和人,自己的主观性判断减少,只把事件客观呈现出来,让读者自己去判断。”

去上海、生活在嘉兴、幸福的杭州,采菊以这三个部分,穿越了沪杭线上的35个站点,“这部分,史料涉及不多,主要是我听来的故事,我看到的场景,我与铁路的交集以及我的主观情绪,更接近于游记散文的书写。”

最后一部分,火车上的阅读,更多的则是采菊的读史笔记,对此她说自己不是专业的文史研究者,只提供线索,包括她发现的一些内容,给别人以参考。

也因此,采菊把这本无法归类的关于沪杭线人文地理的私人行走归纳为车站游记与读史笔记。

贵溪站对面的火车轨道,贵溪火车站改造效果图(13)

圆泄泾37号铁路桥桥墩遗址 2009年摄

穿越百年沪杭,给采菊留下了深刻印象,最震撼她的是真正看到,触摸那些历经百年的遗存。

沪杭线上最长的34号桥与第二长桥37号桥,都有桥墩遗存,这是采菊拍摄沪杭线以来碰到的真正有一百年历史的东西。它们由水泥石块砌成,非常结实,装饰拱形门上写有“光绪戊申年建”六字,石块门所嵌水泥缝表面,还细致地溜有光滑匀称的水泥线,让粗糙的水泥缝具有一些雕刻的美。

贵溪站对面的火车轨道,贵溪火车站改造效果图(14)

圆泄泾37号铁路桥桥墩碉堡遗址 2009年摄

贵溪站对面的火车轨道,贵溪火车站改造效果图(15)

圆泄泾37号铁路桥桥墩碉堡遗址 2009年摄

贵溪站对面的火车轨道,贵溪火车站改造效果图(16)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