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句诗:“当代怜才阮侍郎”,背后是阮元选拔人才的一段段佳话。
阮元有一柄宋代团扇,非常喜欢,便请人仿制多把,作为奖品送给优秀的学生。
“试杭州时,以宋画院式团扇命题悬示,有云诗佳者得扇”。在一次“团扇争霸”中,仅为秀才的陈文述凭借诗句得到阮元的赏识。他赠以团扇鼓励,“陈团扇”由此得名。陈文述后来还当了诂经精舍的老师。
石涛:扬州八怪绘画风格原来源自他“扬州八怪”闻名天下,但你知道吗?扬州八怪中主要画家的绘画风格源自石涛。
石涛姓朱,原是明室后裔,后来遁入空门。晚年在扬州定居,直到老死。他在扬州度过了人生最后的十多年时光。
扬州八怪时期,扬州书画艺术的繁荣,是因为石涛的绘画不仅仅影响着十五位主要画家,同时还影响着很多人。如癫道人,书法诗书都很怪,他对扬州八怪也有影响。癫道人的画对日本南画的形成也起了重要作用。
曾国藩与何莲舫:扬州一副楹联背后的师生情扬州东圈门壶园,悬挂有一副楹联:“千顷太湖,鸥与陶朱同泛宅;二分明月,鹤随何逊共移家。”作者是晚清政坛巨擘曾国藩。
壶园主人是何莲舫,也是曾国藩的学生。曾国藩为何把何莲舫比喻为昔日的陶朱公?
何栻(1816—1872年),江阴人,字莲舫,当过几年内阁中书,替朝廷拟写公文,相当于高级秘书,作为翰林院的“后备干部”,他前途不可估量。但是他运气差了点,起义军攻占吉安,城池陷落,何氏阖家殉难。他因出差逃过一劫,面对家人遇难本很痛心,他又被朝廷追责,最后选择下海经商。
曾国藩与何莲舫有师生之谊,惺惺相惜。当年何莲舫进京参加会试,曾国藩已任翰林院侍讲学士。何莲舫诗赋文章,样样皆能,他的学识与才情,深获曾国藩的赏识。
曾国藩把下海经商的何老弟比喻为昔日“陶朱公”,赞同他明智果敢的选择。事实证明,何莲舫做起生意也是一把好手,在扬州盐业经济的汪洋大海驰骋,发了家致了富。
姚鼐:梅花书院当院长,最早说出“与时俱进”扬州,历史悠久,文化昌明,历来重视文化教育事业,设立了许多培养下一代的学校。从前,还不叫学校,而称书院。扬州历史上有三家非常知名的书院:安定、梅花、广陵书院。
明清两代,梅花书院先后考中状元4人,包括兴化人李春芳、宝应人王式丹、仪征人陈俨等。清嘉庆十四年(1809),梅花书院一次送考就有4人被选中,其中洪莹殿试第一,中了状元。
梅花书院的出名,关键是有一批名师硕儒在此任教。1776年,两淮盐运使朱孝纯官办梅花书院,邀请著名桐城派文学家姚鼐出任梅花书院掌院(院长),扬州知府谢启昆久慕姚鼐文才,请姚鼐为自己的诗集写序,姚在谢启昆诗集《序》中写道:“才丰气盛,锐挺飙新……十余年来先生之所造,与时俱进……往时鸿篇巨制,人所惊叹以谓不可逮也,先生固己多所摈去矣。”
姚鼐用“与时俱进”一词来称赞谢启昆敢于创新,勇于摈弃的文风人品。与时俱进一词至今最早是见于此。
蒋士铨:主讲安定书院 阮元为之作传扬州安定书院创建于清代康熙元年,至乾隆年间已发展成为省内外闻名的书院。
乾隆三十七年(1772)春,蒋士铨应两淮盐运使郑大进之邀,到扬州安定书院悉心教授生徒、甄拔寒士。蒋士铨担任安定山长时间三年,对书院生徒的文学修养的熏陶和培养用力甚深。
扬州学派中不少人都肄业于安定书院。其中最显著者当数扬州学派的代表阮元。阮元日后升至总督等一品官员后仍能廉洁自守、造福百姓,并弘扬乾嘉学术,这与他早年从蒋士铨身上所接受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不无关系。
对于这位前辈大家,阮元充满了敬慕之情。蒋士铨卒后,他曾为之作传。
屠寄:扬中前身——仪董学堂第一任总教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