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的父亲是谁,梁漱溟父亲沉潭自尽

首页 > 社会 > 作者:YD1662024-05-06 20:07:19

图片来自网络:曾任北大哲学系主任的陶孟和先生

在自*问题上,梁济一直将死亡置于气节之中,他不惧死,同时也不怯懦生。他的死与一般的畏惧生的死亡并不相同。这是文化因子在梁济思想中的作用,就像耶稣背上十字架接受审判一样,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死亡来拯救人类。

星期五君认为,谁也无法阻挡历史的脚步,二十世纪初,这是一个激越的年代。儒生在这喧哗的舞台上,只能默默承受着时代离弃的孤独与痛苦,用生命捍卫着他们的时代留下的遗产,就像林毓生先生所言:“无论如何,他们在探索重建中国文化道德方面都做出过自己的探索,这就是这一代人在面临着选择的时候竭尽自己所学所知而进行的不断尝试。”[7]

不能否认,在我们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他们都饱含着血性与良知。但是这两代人的误解却像是历史的捉弄一样,无法根除,成为一个死结。这个时代给中国知识人的考验是来自内心的折磨,也是一道严肃的哲学问题:生存的意义。

注: 本文内容选自作者的毕业论文第一章,禁止转载,禁止复制。


参考文献:

[1]梁济,《梁巨川遗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 ,第51页

[2]海青,《“自*时代”的来临?——二十世纪早期中国知识群体的激烈行为和价值选择》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页

[3]梁启超,《希望与失望》,《国民之自*》,载《新民丛报》,第40、41号

[4]梁济,《梁巨川遗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第62页

[5]梁济,《梁巨川遗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第62页

[6]梁济,《梁巨川遗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第52页

[7]林毓生,穆善培译,《中国思想意识的危机——“五四”时期激烈的反传统主义》,贵州人民出版社, 1986年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