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分析要看大周期,目前经济学家们的共识是大周期中的「衰退—复苏阶段」,至于有没有见底那就要仁者见仁和分析各行业的小周期了。我个人的观点是:村里一直试图通过一系列调控措施让经济触底,但房地产承载了太多的东西,此时仍在轨道切换中,所有的问题只有靴子落地后才能看清。虽然大环境在调整但在一些行业的小周期内却逆势上涨,呈现出繁荣景象。
今天我们从刚过去的618切入,从「市场-商品」的本质抽丝剥茧的聊聊:生意为什么不好做了?如何让我的企业可以温暖的度过一个寒冬。本文会从生意的本质和当下的关键两个角度去论证问题,最后也会提出我破局的见解,特别是做生意的诸位一定要边看边思考和对照自己的当下,也许让你整宿整宿睡不着觉的问题就在今天解决了呢。
如果你现在企业中任职,或者想着未来一天拥有自己的事业,你也可以通过我的分析看明白未来的选择,最起码知道如何选择才能抱一个粗壮的大腿,说不定也能财富自由。最后说明一下,本文中会涉及到我的一些客户,出于职业素养我将会隐去姓名和数据的去讲故事,好了正文开始:
生意的本质
「低买高卖」应该是对商业最简单的概括,如果人人都这么做怎么可能会亏本。那么背后一定有一些「不可抗拒的因素」在消耗着你的利润。这里我给大家一个简单的分析公式:企业利润=营业收入-商品成本-运营费用-税金,这里的企业利润是*分配前的数据,如果老板要把钱装进自己口袋还要缴纳20%的个税。虽然很像但这不是财务公式,只是一个简单的运营分析模型,但背后却有着不简单的逻辑,听我先把几个模型中的词汇和大家做个定义同频。
商品成本,是企业获得商品需要付出的代价,包括获得它的进货费用、转运费和库存费的付出。问个问题,这里面那个费用科目是影响经营成果的核心?答对了,就是库存,在专业里库存管理的价值关键是「周转」。在我国这种产业大国,进货和物流的成本都可以被「义乌们」和「三通一达们」打到最低,唯有周转是商品经营水平高低的体现。采购回来路上就卖掉了和在库房里放了5个月对现金的占用是完全不同的,而现金周转的速度越快说明钱的使用效率越高。在经济下行的今天,现金流的速度反而是可以让企业在业绩没有增长的情况下利润增长。
运营费用,是企业做这门生意付出的代价,包括找到潜在顾客的获客成本,租用他人能力的人力成本,周转现金时候的资金成本,以及提高企业经营效率的各种机械、信息、数据的成本。其中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人力成本被严重低估的情况有所改善,但呈现出两极分化,低质量的无人问津,高质量的一将难求。大多数企业无法准确识别人才,也难以与高质量人才共赢,其中有老板格局的问题,但更多是低水平运营能力的问题。不能真实反映人力资源利用率的问题,这就是当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最大内耗——人力成本使用低效与无效。(分析这个我更专业,感兴趣的留言给我,根据情况我会针对从业者进行更专业的解析)
天下没有亏本买卖
老板天生更应该懂和敏感的是获客成本,这个不能简单理解成促销费用,而是要全面去理解,从性质上说房租、流量、坑位、这些都应属于获客成本,可以说做生意的关键就在于用最低的成本获得质量最高的客户。比如,核心商圈的旺铺租金一个月20万元,意思就是用20万买一个月的客流。抛个问题,我曾经运营的店铺一个客流的价格是500元,如果和教育行业的1800元/人相比它是便宜的,但我所辖团队的10个门店的均客流价格是300元,你们判断这500元值得吗?
答案是,你还需要分析成交率即客流质量和均单价即每客收益。我300元买到的成交率是20%和50000元,但我500元的客流的产出是32%和98000元,去掉平均看收益曲线他的客流单价其实是更低的。这种分析方法就是用财务的视角告诉你如何经营的逻辑,现在觉得当初没有学好高等数学的失败了吧。玩笑话,但一个有效的财务的价值真的不是记账,他能让企业在亏损中赚到钱;同样一个优秀的人力也不是搞好制度和刷简历,他能让企业最高效的使用每一个人力资源。
曾经市场经济红利大爆炸,路边租个铺子卖花生都能在老家盖房;如今红利消失,高质量发展背后一定是高质量经营,还想靠土炮就打平安县城的不管啥精神都省省吧,市场中早就没有你的位置了。再举个例子,做午餐肉生意的李四给代工厂下命令,要求将原本猪肉火腿的含量降低30%并使用更便宜的淀粉,这一调整可以将每盒的成本从18元降低到12元。这么做的原因是平台上有人将午餐肉的价格打到了14.9,意味着李四如果不调整原本热销款产品的免费流量全部消失,销量将会大减。
今天价格战好像席卷了各行各业,只要开打就是商家降低用料的开始,此时比的就是谁更鸡贼,更偷工减料,用小米的话来说就是去掉「冗余质量成本」去换更低的价格。那么如何判断冗余质量就是一个冗余的专业问题,中小企业才不会重新设计只会暴力处理,价廉物美是不存在的,谁也不会亏本赚吆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