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商周时期周王室的贵族们,在热火朝天的三伏天被天气折磨得要死,于是心中默念:要是冬天的冰块能在夏天用就好了。在这个如坐针毡的年头,久坐如在烈火中烧的天气,甚是难熬。“大者,乃炎热之极也!”炎炎夏日,在没有空调的古代,古代人又是如何避暑和消暑的呢?而古代人突发奇想的“藏冰术”又是怎么运作的呢?在物资、科技匮乏的年代,古人们可聪明多了。
商周时期的避暑乘凉早在商周时期,机智的古人们就已经摸透了天气的变化,通过储存的天然冰在夏天消暑乘凉,天然冰在夏天成为了皇室们特有的奢侈品。商周时期,周王室专门为了夏天能用到冰块,正式成立了管理冰的机构,并名为“冰政”,安排专门的人员去管理冰。
“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周记》
从商周时期开始,管理冰的人通常叫做“凌人”,每年最冷的时候,凌人会到水质好的冰面上挖掘冰块,并运回专门储存冰的地窖之中,寒冬腊月的冰块,能保存很长一段时间。
古人凿冰运冰
在《诗经·七月》中还有这样的记载: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
在商周时期,已经制定了相应的藏冰体系,通过设立的藏冰机构,由凌人带领,十二月在干净的江中凿冰,一月集体储存在凌阴之中,《诗经·七月》中的凌阴就是现代称呼的冰窖。
通过西汉时期的冰窖来看,古代的凌阴是一个半地下式的建筑,地上保温,地下藏冰,底部都铺有大型石块,近乎密封的密室,用来蕴藏冰块,将冰块放置好之后,再在顶上铺上保温的稻草或者树叶,这样简陋的保冰方式就是古代人的“冰箱”。
但是这样的装置在夏天还是会融化掉大部分的冰,所以古人们在冬天就制定好夏天用冰的数量,然后再乘以3倍的量来储存,这样,就不会因为冰块全部融化导致无冰可用的地步,这样的冰室在古代还有较为完善的排水系统,所以不用担心冰块融化的水积累在冰窖中,加速冰的融化。
“开冰先荐寝庙者,不敢以人之余奉神也。” 在商周时期,用冰在夏天来说是个反季节的事件,感谢上天能让人们在夏天能用上冰,就如同求雨的历史一般,一般夏季第一次用冰之时,都要有一个小型的祭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