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酷暑,站在太阳底下,人仿佛过一会儿就会消融了。在古代自然生态更原始的环境下,那时的气候温度比现代更高,那么老祖宗们是怎么储存冰块的,这个时候更疑惑的是他们的冰块是怎么取得来的?
首先古人在取得冰块的过程中运用的是存冰法,例如在北方,冬天自然环境下,水结成冰时,人们将冰块储存到地窖中,季节交换等到夏天时,它就派上它的用场了。在《诗经·七月》中就有说:“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二之日”、“三之日”即周历的二月和三月,“凌阴”是指山阴处的藏冰地窖。而且存储的冰就是用来降温,还可以冰凉食品,于是就有了冷饮。
而且小编查询资料,发现从先秦开始,老祖宗就用上这些方法了。
资料显示现在北京的北海、太平湖,济南的大明湖等都是古时候古人取冰的重要地点,在冬季湖面结冰,人可在上面滑行时,就开始取冰,切成冰块,放入地窖中保存起来,为防止融化,在冰块上面覆盖稻草保温,可保持夏天不易融化。所以在古代的大都市中就建有许多冰窖。在清朝,首都北京就有18座冰窖,存冰量达到20万以上,不愧是天子脚下,这庞大的数据令人震撼。
那么北方的人们在取冰时是利用季节冬存夏用来存冰储冰,反过来南方人怎么取冰的呢,要知道在大陆最南的省份广东,除了省内上方接近湖南的地级市会下零星雪以外,一年四季,无论秋冬绿植都是绿意盎然。特别是在潮湿的环境下,存冰更是有一定的难度。
那么怎么取冰存冰呢?
答案就是进口,从美国运输过来的进口冰,在19世纪,欧美的商人就将冰块贩卖到广东,而且非常的畅销。为了防止冰块在运输过程中融化,特别在运输过程中经过赤道,冰块的体积必须得大,为了避免阳光的直射,还会上面盖上锯末等物,阻挡空气流通,这样冰块融化得非常缓慢,等来到中国时还剩很多。
更多细节来自《古代人的日常生活》,那么古人在酷暑夏至时除了储存冰块来降温外,还有哪些方式来解暑的呢?可以关注公众号:晨西皮。让大家更好了解古人得的解暑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