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敦白还有一个习惯,就是定期去正义路买报纸。
他把每份报纸都细细读来,分辨各报不同的政治路线。
例如他发现有份《公义报》,是亲国民党的天主教报纸;还有《云南日报》,则是云南省长龙云的御用报纸;国民党军方也有一份报纸《扫荡报》,专门报道国民党军方打击共产党的行动;
在这里,他意外的发现,共产党也有自己秘密发行的报纸——《新华日报》。
他每次都会买一份《新华日报》,即使只能看懂一小部分。
由于他频频到正义路上买报纸,报童们不久就开始专门等他。每当他将车子停街角时,这群衣衫褴褛又打着赤脚的报童们便会围过来,然后其中的一个便会从报袋底层中抽出一份《新华日报》。
总之就在某次他再去买报纸时,那帮报童的首领靠到他的吉普车旁,咬着耳朵对他说: "你喜欢读共产党的报纸,那你想不想与那些编这份报纸的人见见面呢?"
他点了点头,那个男孩便跳上了吉普车。
随着男孩的大声指点,他们很快就转到昆明市区,在繁忙的商业区内停下来。
男孩跳下车,指着一间小小的酒铺,示意他一起进去。
他俩穿过一排排尘封的酒瓶和昏暗的柜台,来到铺子后面。
那里居然有一间密室。
小报童敲了敲门就溜了,撂下李敦白一个人站在门口。
他的心里并不怎么紧张。
对他来说,身为美国人,尤其是军人,当时的处境并不是真的很危险。
他倒是为即将谋面的新朋友担心,因为国民党特工也很可能正在监视自己。
门打开了,两个男人走了出来。
他们看到李敦白似乎并不讶异。
他们自报姓名(当然都是化名了),但是而后便未再做更深入的自我介绍。
其中一个叫程白澄,长得高大、英挺,棱角分明的脸上戴着眼镜,看起来像个很受女性喜爱的男演员。
另外的一位神情疲惫,给人的第一印象感觉他大概一直都是和衣而眠。
他一支接一支地抽烟,告诉李敦白,自己叫李国华。
他的举止自有一股威仪,说话声调低沉,带着极浓的广东腔,李敦白判断,他显然是两人中的头。
从他们戒备森严的表情来看,李敦白猜测,这家酒铺只是他们碰头的地方,而并非谈事情的去处。
姓程的那位先生建议他们稍后在别的地方会面。
由于李敦白对于合适的聚会地点一无所知,他们便提议去附近的一家咖啡馆。
随后他们握手道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