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課 技法總結「二」
二 術語的整理
繼續上一課,介紹這課程的特點,以便學習。上次講了課程的設計思想,兩條路追蹤王羲之筆法。今天講講術語的整理。一個術語表示一個概念,在我的研究過程中發現,很多晉唐人的術語,現在不用了,這表明古代的一些基本概念現在缺失了。而現在發明了很多新的術語,古代是沒有的。有些是很好的補充,但更多是不必要的。
2.1 用筆的術語
以「用筆」術語為例,書法用筆究竟有多少個動作呢?就好像廚師那把菜刀究竟有幾種刀法一樣,總可以窮盡的。
一個動作當然應該有一個術語,我統計各種書論中的用筆術語,有六七十種之多。不要說學了,看上去都覺得眼花撩亂,這書法怎麼學?筆鋒的動作是否真有這麼多?
張旭所傳授的用筆,只有九種。「九用」數量很少,但非常清晰而實用。
一支毛筆兩個鋒,骨線用尖鋒,肉線用側鋒,一根線條三部分,起筆、行筆和收筆,「九用」全想到了,連轉彎踆鋒都包括在內。所以說「九用」的思路清晰明確。
可惜如踆鋒、衄鋒這些術語,已經消失很久了。這種消失其實是概念缺失,這正是我們要找回來的。還有一些術語被誤解了,如「頓筆」。流行的解釋往往如清代蔣和《習字秘訣》所言:
■清·蔣和《習字秘訣》「頓:力注毫端,透入紙背,筆重按下。」
他以為重重地按下就是「頓」,這解釋誤導了很多人。如果他所言的「毫端」指筆尖,筆尖下壓是馭鋒。如果側鋒下壓,這是蹲鋒,和「頓」都沒有關係。
「頓」的本意是叩頭,《周禮·春宮》賈公彥疏:
「兩種拜俱頭至地:稽首至地多時,頓首至地則舉」,
稽首是頭至地不動,頓首是頭一下一上。《玉堂禁經》頓筆指「催鋒驟衄」,一去一回收筆,這術語用的是「頓」的本義。如果收筆一去不回,那是揭筆。而「按」是「囊鋒虛闊」,把鋪開的筆鋒收一下。這是筆鋒橫向的收攏,有點像你在硯台上掭筆收鋒。所以頓、揭、按、蹲、馭都有精確的定義。
2.2 識勢的術語
在筆勢這裡,概念也有混淆和缺失。
我舉個例子,章太炎解說《說文解字序》:
■章太炎解說《說文解字序》:「東漢初年石刻,筆勢似篆,全無波磔」。
這裡「筆勢」,意思是筆鋒的走勢。又如呂總《續書評》:
■呂總《續書評》:「孫過庭丹崖絕壑,筆勢堅勁。」
這是文學形容,只是對書法家神采的讚美。
而《玉堂禁經》中的筆勢是具體的、可以操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