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中央气象台
总的来说,这些名字大多涉及神话、星座、诗词、动植物、生僻词、形容词,所以听上去要么诗情画意,要么充满地区特色。
例如,中国用了“悟空”、“电母”等神话或小说形象的名字,中国香港命名了“狮子山”(香港著名山峰)、“万宜”(万宜水库)等地标,密克罗尼西亚提供了“南玛都”(波纳佩岛的南马杜尔遗址)、“艾云尼”(楚克岛传说中的风暴神)等。
台风的起名权虽在各成员手中,但将强度发展到热带风暴级台风的命名权力,却在日本气象厅东京区域专业气象中心手中。
当日本气象厅将西北太平洋或南海上的热带气旋确定为热带风暴强度时,即根据列表给予名称,并同时给予一个四位数字的编号。编号中前两位为年份,后两位为热带风暴在该年生成的顺序。例如,2305,即2023年第5号热带风暴。
网友:涨知识了!
但是,有的台风名字再也没出现啊!
没错!
台风也是会被除名的!
台风除名
一般情况下,台风命名表稳定不变。但是,一旦台风“作恶多端”,即当某个台风造成了特别重大的灾害或人员伤亡时,为了防止它与以后的台风同名,台风委员会成员可申请将其从命名表中删去,也就是将这个名称永远留给这次台风。
当某个台风的名称被从命名表中删除后,空缺的名称由原提供国或地区再重新推荐。
例如,2013年第30号台风“海燕”登陆菲律宾,给当地造成重大伤亡。为此,台风委员会根据相关规定,决定将“海燕”除名,由“海燕”命名国中国更换替补名“白鹿”。
当然,也有因为其他原因被除名的台风。
例如,2001年第26号台风“画眉”并未造成严重损失,但由于它是罕见地在赤道附近生成的台风,因此被当作“纪念”而除名,由“琵琶”所取代;2005年第14号台风“彩蝶”由于其发音近似阿拉伯文的“先知”词汇,为避免宗教上的冲突,因此于2006年的第37届台风委员会遭到退役,由“杜苏芮”替代之。这是继翰文、库都、欣欣、婷婷之后,第五个“纯技术性”,纯粹以名称本身因素而退役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名称。
图源:中央气象台
我国濒临西太平洋,一直算得上是受台风影响严重的国家。7月,台风“烟花”就给河南等多省造成了强降雨。没过多久,卢碧、银河与妮妲三个台风又接连生成。
经常网上冲浪的朋友应该发现了,一旦台风带来比较严重的灾害影响,就会有网友说:“我看这台风离被除名不远了。”
什么情况下台风会被除名?台风那些奇奇怪怪花里胡哨的名字又是怎么来的?难道是封建迷信?
今天就来给大家答疑解惑!
台风的名字是怎么起的?
台风的名字在过去数十年里,历经了两个阶段的演变。
1947年起,美军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仿照北大西洋飓风的名字,也以人名给西北太平洋的台风命名,但仅在该台风警报中心非正式地使用。此时,东亚各国和地区还是以台风编号来称呼台风。比如在我国,5612就代表1956年第12号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