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北滚元宵,南包汤圆”,正月十五元宵节,家家户户都会煮汤圆或是元宵吃,正如俗语中说的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习惯正月十五吃元宵,而南方则多爱吃汤圆。相信有不少人都分不清汤圆和元宵,且一直以为它俩就是一种食物,只不过称呼不同罢了。
其实汤圆和元宵区别还是挺大的,而且汤圆诞生的时间更早,元宵也是由汤圆衍生而出的。据记载汤圆起源于宋朝时期的明州,也就是现在的浙江宁波,那时候的古人就开始用黑芝麻和猪板油拌成馅料,再用糯米粉制成的皮,包上黑芝麻馅料煮熟了吃。
人们发现它煮好后吃起来的口感软糯香甜很是美味,而且圆滚滚的样子也很讨喜,就会在冬至、元宵节等节日里吃,来象征家庭圆满、和谐吉祥,当时给它命名为“浮圆子”,到了明代以后才又被称为汤圆、元宵。
后来汤圆也传入了北方地区,据说在元代的时候,人们也都会在正月十五这天吃汤圆,可北方的南派糕点铺有限,买的人太多有些供不应求,店家缺少人手根本来不及一个个的包汤圆,就把拌好的黑芝麻馅团好,直接都放入糯米粉里,通过不停摇晃让糯米粉裹到馅料上,再蘸水再反复摇晃滚动几次,就在短时间里一次性的制作出了大量的“汤圆”,这北方版的“汤圆”一经售出反而得到了很多好评,元宵的做法也开始在北方地区流传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