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魔王黑鱼。
一个是水中*手,一个逮谁咬谁,为何还要放在一起养?地道的酸菜鱼用的不是草鱼,而是这种蛇里蛇气的家伙,它的学名叫乌鳢,俗称黑鱼,据说和食人鱼单挑从没输过。
阳春三月黑鱼开始活跃,渔农将年满2岁,体长达到30厘米的黑鱼挑出,分批放入培育池。随后沿着池堤斜坡,砌起一座类似排水沟的平台,借助放水产生急速的水流,在塘里击起阵阵水花。在自然界中,大部份的鱼都喜欢追逐水花,借着浪花的力量多吸几口"仙气"。
而本期的主角黑鱼是个懒鬼,能动嘴的事绝不动腿,渔农不指望它们吸氧修仙,每天2个小时的冲水刺激,持续一段时间,促进亲鱼性腺的成熟。黑鱼喜欢在湖边或者沟渠水草茂密的地方产卵。
到了五月份,渔农开始给它们建产房,接下来只要挂上数个40目带盖网箱,放入水草作为诱导鱼巢,让鱼卵有足够的附着物。水温过高会影响催产效果,工人会盖上遮阳网,防止水温太高影响繁殖。另一边,技术员通过抚摸鱼腹,用指腹感知它的柔软性,确认鱼卵的成熟度。
合格的亲鱼排队挨了一针后,由小哥全程护送,按一公一母配对送入新房,让它们互相追逐交配,快速产下上万颗白珍珠。
相传黑鱼生娃后,会失明一段时间,无法觅食,身体日渐消瘦。有些幼鱼心痛母鱼,会自主游进母鱼嘴里,甘愿以身饲母,因此黑鱼在民间又被称为孝鱼。有人笑称活下来的都是不孝子,可以放心大胆地吃。
事实真是如此吗?其实黑鱼是所有鱼类中最尽职尽责的父母,大多数鱼产完卵就会潇洒离开,让受精卵在水里自生自灭,是成为食物,还是顺利孵化全凭运气。而黑鱼夫妻产卵后,会潜伏在巢穴附近,全天候实施保护孩子。
小黑鱼群在游玩觅食时,它们父母如保镖般跟随,一旦有潜在的威胁,就会立马现身处理,绝不让自己孩子受到伤害。而幼鱼察觉到危险,也会自主游到父母身边寻求庇护。为了保证后代的成活率,食物短缺时父母就会吃掉部分孩子,根据黑鱼这一护崽的习性,钓鱼佬想把黑鱼一窝端很简单,而人工培育黑鱼苗会采用微流水方式孵化,以满足大批量鱼卵的氧量需求。
两天后受精卵陆续孵化,此时的幼苗体长约为4毫米,身体前段膨大,后部细小,酷似小蝌蚪。待它们长到4日龄就可以捞起送往育苗池生活。这里没有天敌的虎视眈眈,每天有吃不完的美食。"小蝌蚪"仅用2个月,体长就长到了4~5厘米。
现在是时候进入池塘生活了,渔农将小黑鱼围拢起来,按每亩2~3千尾的标准,用专用袋子把鱼苗装好,然后像风一样运往池塘。黑鱼属于底栖鱼类,生性懒散又耐低氧,一般池塘以1~3亩为佳。与四大家鱼不同,黑鱼天生爱吃肉,下池后就要开始驯食。
这个冷库里屯积了上吨小杂鱼,是渔农为小黑鱼准备的口粮。他们每天搬出适量小杂鱼,用绞肉机搅打成鱼泥,早晚各投喂一次。如果遇到连续阴雨天,池塘中含氧量降低,小黑鱼食欲不佳,饲养员会按情况少喂或者不喂,防止它们缺氧翻肚死亡。
几天后,饲养员将膨化饲料与鱼糜按1:1的比例搅拌均匀,开始新一轮的投喂。膨化饲料既能给鱼苗补充营养,又能使鱼糜悬浮在水中,方便小黑鱼摄食,减少鱼糜沉底造成浪费。
黑鱼体型笨拙,游泳速度不快,却拥有强大的爆发力。作为典型的肉食性鱼类,不管是水生昆虫,还是蛙类鱼虾都是它的菜。它们捕食时不会追逐猎物,而是隐藏在水草或其它隐蔽物,静静地守株待兔。一旦发现好吃的游过来,就会迅速出击将其制服。
据说一方池塘只要放几条黑鱼,整池鱼都会被它们吃光。难怪手握重器的小龙虾和螃蟹都不敢轻易招惹这些水下*手。随着时间的流逝,小黑鱼体重逐渐超过200克,轻轻撬开嘴巴,两排锋利的细牙呈带状排列于上下颌,轻轻一碰就会见血。只要将整板小杂鱼扔进塘里,它们就能自由采食,饿极了还会集体表演跳高,齐齐跃出水面抢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