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画家常书鸿《沙娜像》是一幅珍贵的布面油画作品,创作于1935年,现在收藏于蓬皮杜文化中心。这幅画作描绘了常书鸿的大女儿童年时期的大半身像,充满了温暖与亲切。画面中的沙娜形象栩栩如生,她的表情纯真无邪,展现出了童年的天真与活泼。
常书鸿作为一位杰出的艺术家和敦煌艺术的守护者,他的艺术造诣和奉献精神在这幅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在几十年的辛勤工作中,他不仅组织修复壁画、搜集整理流散文物,还撰写了一系列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此外,他还临摹了大量的壁画精品,并多次举办大型展览、出版画册,努力向更多的人介绍敦煌艺术。
常书鸿的贡献不仅仅在于艺术创作本身,更在于他对敦煌艺术的热爱和执着追求。他的一生都在为保护和研究莫高窟而默默奉献,这种精神令人敬佩。
当代画家常书鸿《画家家庭》赏析
当代画家常书鸿《画家家庭》是一幅具有深厚情感和独特艺术魅力的布面油画,创作于1933年。这幅作品以常书鸿自己的三口之家为蓝本,通过精心构图和色彩运用,展现了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场景。
在画面的色彩处理上,常书鸿展现了他高超的艺术造诣。深蓝色的背景与人物脸上的黄色形成了鲜明的补色对比,不仅增强了颜色的鲜明度,还使得画面主题更加突出。同时,白色和蓝色的运用也显得纯净而不艳俗,在微妙的色彩变化中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氛围。
常书鸿的奉献精神在画界和广大人民中得到了高度赞扬。他的一生都在为莫高窟的保护和研究做出了光辉的业绩,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的贡献。上世纪40年代,张大千和常书鸿这两位热爱艺术的年轻人来到敦煌,共同研究老祖宗留下的艺术文化。然而,张大千在敦煌只住了三年,而常书鸿却一住就是40年,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敦煌艺术的保护和研究。赵朴初先生最早称常书鸿为“敦煌守护神”,这一称号也充分展现了他在敦煌艺术保护和研究领域的重要地位。
当代画家常书鸿《D夫人像》赏析
当代画家常书鸿《D夫人像》是一幅充满深情与回忆的布面油画作品,创作于1934年。这幅画作的原型是陈秀芝女士,她曾是常书鸿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画中的她形象优雅,气质内敛,仿佛正在静静地诉说着她与常书鸿之间的故事。
1945年春,陈秀芝突然决定前往兰州看病,然而这一去却成了她与常书鸿之间的永别。常书鸿焦急万分,策马狂追了200多公里,最终因体力不支而昏倒在戈壁滩上。经过三天的抢救,他苏醒过来,却得知妻子已在兰州的报纸上登载了与他脱离关系的声明。这段相守了20年的婚姻,就这样画上了句号。
当年,张大千在离开敦煌前曾对常书鸿说:“你呆在这里,这是一个长期的无期徒刑啊!”然而,这并没有动摇常书鸿对敦煌艺术的热爱。在他眼中,敦煌是他生命中最为璀璨的艺术宝库,值得他用一生去守护和珍惜。
1994年,常书鸿病危之际,他仍在北京的病房里牵挂着敦煌和莫高窟。他对女儿说:“我死也要死在敦煌,以后把我的骨灰送回去。”这句话不仅表达了他对敦煌的深厚情感,更彰显了他为保护和研究敦煌艺术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和无私奉献精神。
《D夫人像》不仅是一幅展示常书鸿高超艺术造诣的作品,更是他人生经历和情感世界的见证。这幅画作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提醒我们记住常书鸿为保护和研究敦煌艺术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和无私奉献精神。
当代画家常书鸿《重庆大轰炸》赏析
当代画家常书鸿《重庆大轰炸》是一幅深刻反映历史事件的布面油画,创作于1938年至1942年之间。在这幅作品中,常书鸿以崇高而有力的人物形象,展现了重庆在轰炸期间人民的坚韧与不屈。画中的人物身姿端庄严肃,他们的表情中透露出坚定和决心,彰显了古典主义艺术中追求理性和崇高的精神。
常书鸿作为一位杰出的画家和敦煌艺术研究家,他的艺术风格深受古典主义影响。他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细腻描绘和精细构图,将人物的威严和内涵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追求理性和崇高的艺术风格,使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时代感。
除了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常书鸿还是一位著名的艺术设计教育家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常沙娜的父亲。常家原是满洲人,老姓伊尔根觉罗氏。常书鸿的祖父名少峰,是清代驻防浙江杭县并安家落户的“世袭云骑尉”。这样的家族背景也为常书鸿的艺术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重庆大轰炸》不仅是一幅展示常书鸿艺术才华的作品,更是他对历史事件的深刻反思和对人性的深入探索。这幅画作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提醒我们珍惜和平、铭记历史。同时,它也展现了常书鸿作为一位杰出的艺术家和敦煌艺术研究家所具备的深厚艺术造诣和崇高精神追求。
当代画家常书鸿《病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