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有茶友在直播间提了个问题。
看似是普通提问,其实是质疑,用反问的形式,来质疑我们坚持的传统工艺。
这个问题是:
“白茶晒干不就行了,还要烘?”
看完一晒。
时光的车轮已经滚动到4202年了,没想到还能看到这么古早版的问题?!
看来,科普白茶之路,仍旧任重而道远。
这个提问,其实暴露出了市场上一些潜在的东西,比如少部分人对白茶工艺的轻视。
从这个轻视,还能引伸到对白茶这个茶类的整体的轻视。
这些反白茶者,希望从论证白茶的工艺简单,进而论证白茶并不是一款优秀的茶,再进而论证出白茶并不值得喝,最终指向的是他们言论的核心——白茶不具备收藏价值。
真的是煞费苦心。
《2》
回到开头的问题,茶友说晒*白茶,不需要再烘干。
这肯定是一个错误的认知。
在这里,茶友定义的“晒干”,仅是口语,白茶国标内,是没有这个词汇的。
对照专业用语,民间所谓的“晒”,实质是种萎凋方式(日光萎凋)。
何谓萎凋?指鲜叶在一定温、湿度条件下均匀摊放,使其萎蔫,散发水分的过程。
萎凋的方式,有三。
一为日光萎凋,二为复式萎凋,三为室内萎凋。
在这三种方式当中,日光萎凋是公认的极佳制茶方式,排名第一的那一个。
试想一下,春茶季时分,春寒料峭,有强弱适中的阳光,有徐徐微风,空气湿度适宜,四方八面天时俱全,能让日光萎凋出来的白茶,茶香馥郁纯粹,鲜香醇爽,柔美之极。
所以,人们在面对刚采下来的白茶鲜叶时,首选的是日光萎凋。
很多茶类的加工过程中,都有萎凋这个环节,除白茶之外、红茶、岩茶、铁观音等等,鲜叶采下来的第一步,都是萎凋。
萎凋目的远不止适度蒸发水分,还包括让叶片柔软,让内在茶味物质更浓缩
当鲜叶内部的水分散发到一定程度后,由于失水和呼吸作用影响,茶青鲜叶的细胞膜渗透性会增大,鲜叶内的酶类物质活性增强,能促使鲜叶内部的植物蛋白、淀粉、不溶性溶果胶等发生分解转化。
从而,陆续转化出系列可溶性茶味物质。
同时,萎凋期间白茶内部的多酚类物质也发生了微妙氧化,减少茶多酚的含量,从而让茶叶减轻涩味。
让不好的东西离开叶片,让好的东西大量留下来,这便是萎凋的真正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