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品种繁多,品种优良认定受多方因素的制约,由于大面积规模化生产马铃薯是以商品化为目的,因而马铃薯的优良品种要市场和消费者认同程度高,商品价值高,品质优,食感好,产量高,抗性强,适应性广。由于不同的马铃薯品种性状差异性较大,各产区气候各不相同,生产中的主要制约因素不一样,生产的目的也不同,因而在品种选择时应坚持因地制宜,要在广泛的试验基础上确定主栽品种,以达到良种化生产的目的。
马铃薯栽培中品种至关重要,对生产效益的高低影响巨大,因而在栽培中对品种应引起高度重视,根据生产实际,在马铃薯栽培中品种选择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根据用途选择种植品种
马铃薯用途不同,对品种要求各异,生产中应根据用途选择种植品种,像国内销售的品种一般要求不严,出口用的马铃薯多要求薯块大而整齐,表皮光滑,芽眼浅而少,食用品质好,商品薯率高,如果种植芽眼较多、表皮粗糙、薯块大少差异大的品种,则很难卖到国际市场。菜用马铃薯要求淀粉含量不能太高,否则炒菜时易糊,加工用品种淀粉含量要高。
2.选择丰产性强的品种种植
提高马铃薯产量是提高生产效益的一个重要方面。马铃薯不同品种生产能力差异较大,像庄薯3号最高亩产达5837千克,郑薯6号最高亩产可达4000千克,东农303最高亩产可达3000千克,而绝大部分马铃薯亩产为1000~1500千克,因而生产中应注意选择产能高的品种种植。
3.根据当地气候和立地条件选择相应的品种种植
地域不同,对马铃薯生产的限制因素是不一样的,像在我国北方,干旱是马铃薯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而在南方雨涝则对马铃薯生产影响较大,因而在北方应选择像晋薯2号、庄薯3号等抗旱性强的品种种植,在南方则应选择像东农303等耐涝的品种种植。
4.选择抗病品种种植
马铃薯病害是影响产量、质量和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马铃薯品种不同,感病程度及对病害的抵抗能力是不一样的,病害对产量、质量和效益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因而生产中应尽可能地选择感病程度轻、抗病性强的品种种植,以减轻危害,促进生产效益的提高。像生产中常用的品种中,郑薯6号较抗疮痂病,轻感卷叶病;东农303抗花叶病毒病,易感晚疫和卷叶病毒;中薯3号、克新4号不抗晚疫病;安薯56号高抗晚疫病,抗花叶病毒,轻感黑胫病;晋薯2号较抗晚疫病和环腐病,轻感卷叶病毒;克新11号植株较抗晚疫病、卷叶病毒和花叶病毒。
5.选择无浆果的品种种植
马铃薯以地下块茎为收获物,浆果为纯消耗性器官,浆果的生长发育会影响块茎膨大和产量的提高,生产中应选择无浆果或浆果少的品种种植,以集中营养,供薯块膨大,促进产量提高。像克新4号,花粉少,一般无浆果;大西洋品种花粉孕性低,不能天然结果;米拉天然结果性弱;克新11号天然结果少。选择这些品种种植,有利于植株养分向块茎集中。
6.选择特异品种种植
特异意味着短缺,短缺则意味着商机,商机意味着效益,生产中应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种植原则,积极发展特异品种,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生产效益的提高。像前几年黑美人的引入,使马铃薯售价由每千克不足1元,提高到了每千克10元以上,售价提高10倍以上。
二、推广种植脱毒薯1.脱毒马铃薯增产的原因
由于马铃薯是无性繁殖作物,病毒侵入植株体内后,会逐代传递并积累,最终导致种性退化而大幅度减产。采用生物技术脱除已侵染到块茎中的病毒,使之恢复原有品种的生长特性,可促进植株生长旺盛,提高光合强度,增强抗旱、抗高温能力,增产效果明显。
2.脱毒马铃薯种薯生产技术
目前采用最多的是“茎尖培养”脱毒技术。植物的茎尖部分病毒含量最低,用茎尖繁殖可有效地控制病毒的危害,其生产程序和具体方法如下所述。
(1)茎尖剥离 将经消毒处理的幼苗材料置于解剖镜的承物台上,在40倍的目镜下左手拿镊子夹住植株,右手用解剖针由外向里逐层将植株生长点外的小叶片和叶原基剥离掉,最后只保留带一个叶原基的生长点,大小为0.1~0.2毫米。用解剖针把生长点“切”下置于培养基上,封严瓶口放于培养室内培养。
(2)茎尖培养 采用MS基本培养基,每升添加6-苄氨基嘌呤(6-BA)2毫克、萘乙酸(NAA)0.5毫克、甘氨酸2毫克、盐酸硫胺素0.4毫克、盐酸吡哆素0.5毫克、烟酸0.5毫克、肌醇100毫克、生物素0.05毫克,在温度23~25℃、光照强度3000~4000勒克斯、每天光照时间16小时左右的条件下,经过30~40天的培养可见到茎尖有明显的增长。大约3~4个月后就能长成小植株。
(3)病毒检测 一种是生物学方法,一种是血清学方法。目前血清学方法应用普遍的是“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可按试剂盒上说明进行操作。
(4)脱毒试管苗繁殖技术
①脱毒基础苗的保存 经病毒检测获得不带任何病毒的试管苗后,在10~15℃、16小时光照、3000勒克斯光照强度条件下于试管内进行扩繁。达到一定数量以后,将其中一部分进行大量扩繁用于微型薯生产,另一部分继续保存。保留的这部分试管苗就是基础苗。在下一个切繁季节,取出其中的一部分进行扩繁,另一部分仍然保存。所保留的基础苗应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切段继繁。
②试管苗快繁技术 试管苗快速繁殖是脱毒马铃薯种薯繁殖的第一步,只有繁殖出足够的试管苗,才能保证繁殖出足够的脱毒微型薯。试管苗快繁步骤如下所述。
a.准备培养基。培养基成分是MS大量元素、微量元素、铁盐、20克/升蔗糖(可用普通白糖代替),pH值5.6,不加有机物和植物激素。
b.茎节切段繁殖。在无菌条件下将保存的基础试管苗,按茎节切段置于新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每个三角瓶内培养10~15个节段(罐头瓶可培养30~50个)。在培养温度23~25℃、光照强度3000勒克斯、光照时间16小时/天的条件下培养15~20天就可移栽。
③脱毒微型薯工厂化 脱毒微型薯又叫脱毒原原种,要求在无病毒传播源的条件下进行工厂化生产。生产微型薯的首要条件,是防止病毒的再侵染。病毒传播的主要媒介是蚜虫,所以在繁殖原原种时,必须在严格隔离蚜虫的条件下进行。生产微型薯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栽植基础苗剪顶芽扦插,另一种是直接定植试管苗。
a.剪顶芽扦插繁殖。培养基础苗:试管苗移栽到育苗盘中,长到一定大小后作剪顶,用腋芽进行扦插,可大大提高试管苗的利用率,降低培养成本。其方法如下。
第一步,料基处理,定植试管苗。应用1%的磷酸二氢钾和0.5%的尿素溶液将蛭石拌湿,使之达到用手握能成球,放下后能松散即可。然后装育苗盘,装至盘高的2/3,将盘面刮平。按7~8厘米行距、5厘米株距定植试管苗。
基础苗栽好后,将育苗盘摆放于铺有约3厘米厚草炭的培养架上。如果温室内温度高、光照强,栽苗后应适当遮阴,防止试管苗萎蔫。一般栽苗后的前几天不需要浇水。需要浇水时,应从育苗盘底下洇水。施肥方法是在摆放育苗盘之前将三元复合肥撒施在草炭土上并拌匀即可。当植株长到一定大小时,应注意向幼苗基部培蛭石(相当于大田的培土)。
第二步,剪顶、腋芽扦插。当基础苗长到6~8片叶时,先将顶芽带1片展开叶剪下,进行扦插。顶芽剪掉后,失去了顶端优势,腋芽很快就长出来了。5~6天后将腋芽留2~3片叶剪顶,再进行扦插。为防止失水,应将剪下的顶芽浸入水中(用小塑料碗盛满水即可)。为促进扦插后早生根,可用30毫克/千克生根粉溶液浸泡顶芽3~5分钟。扦插密度5厘米×10厘米。
第三步,插后管理。扦插后,只要温室内气温不是太高,光照不太强,扦插后不必进行遮阴。扦插后的培养和浇水施肥方法与基础苗培养相同。待幼苗长至3~4厘米高时,进行第一次培土(即培蛭石)。以后需培3~4次。如果扦插苗生长中后期,植株较高或有徒长现象,可喷施1次500毫克/千克的矮壮素,来抑制植株生长,促进块茎膨大。
早熟品种一般扦插后60~70天,植株叶片开始变黄,说明植株已开始成熟。微型薯收获后,应根据大小进行分级。
b.试管苗直接移栽生产微型薯。目前生产中也常用试管苗直接栽于育苗盘中,或栽在防虫网室的育苗床上来生产脱毒微型薯。这种方法要求有大量的试管苗,比较起来其成本高于剪顶芽扦插。此外,试管苗直接移栽于网室的,要求管理条件比较严格,否则成活率将会大大降低。其优点是省去了剪顶、腋芽扦插的程序,有人认为,这样还可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移栽及管理方法与上述基础苗栽培和管理方法大致相同。技术要点如下。
第一步,扦插脱毒苗。用水将蛭石和好(手握成团但不淌水),铺在栽培槽内,厚度3~5厘米,刮平然后开浅沟,按株行距10厘米×10厘米或10厘米×5厘米的标准栽植4~6厘米高的幼苗。栽苗深度以1~2厘米为宜。栽后轻轻挤压。用喷壶适当喷水。前5天之内保证苗床持水量在95%以上。
第二步,扦插苗管理。扦插苗成活后叶面喷0.3%磷酸二氢钾和0.2%尿素混合液1次。在蛭石变松散时应立即浇水。保持蛭石水分含量以手握成团而不滴水为宜。植株长到8~10厘米高时进行第一次培蛭石;15~20厘米高时把植株基部弯成船状压入蛭石中以增加结薯层。植株如有徒长现象发生时,可喷50毫克/千克多效唑或25毫克/千克矮壮素来控制生长。遇到连续阴雨天时,应喷500倍甲霜灵或克露、喷克药液防治晚疫病。每7~10天喷1次防蚜虫的农药。
第三步,收获。收获前7~10天停止浇水,让植株自然落黄。如此期遇到阴雨天气,应提早收获,以防止病害发生。待蛭石干透后收获微型薯。微型薯收获后按大小分级装袋。
3.脱毒种薯生产注意事项
由于脱毒马铃薯繁殖技术要求高,同时要有一定的设备条件,一般农户是不具备生产条件的,多由科研单位或企业完成,所以生产的主体应为科研单位或企业,制种时一定要注意规模化生产,以提高制种质量。脱毒马铃薯只是脱除了已经侵染进植株体内的病毒,不能避免病毒的再侵染。在繁殖和生产过程中仍会遭到各种病毒的再侵染而重新退化。因此,在脱毒后的整个繁殖过程中都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或延缓病毒的再侵染。另外,不能利用脱毒商品薯作种子,因为商品薯在生产过程中已经感染了病毒。脱毒马铃薯是有“有效期”的,过了有效期就应淘汰。繁殖、生产代数越高,再退化就越严重。
三、薯块处理目前我国马铃薯播种是以整薯分块播种为主的,在薯块切分过程中会造成病菌反复侵染,导致病害流行,给生产造成极大的损失,特别是病毒病、疫病等的发生与这一措施的应用有直接的关系。因而加强薯块的处理,是控制病害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在生产中应强化,目前生产中应用的有效措施包括以下几项。
1.积极换种
种薯退化是马铃薯低产的主要原因,而引起种薯退化的最直接外因是高温,冷凉地区栽培有利于保护其优良性状。因而采用从冷凉地区引种的方法是提高马铃薯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一般河谷平原区从浅山区引种,浅山区从深山区引种,东部地区从西部地区引种,都可起到增产效果,特别是引种当年,增产效果明显。
2.推广小整薯播种
病毒感染是马铃薯低产的主要原因之一,马铃薯植株感染病毒后,植株生产能力降低,生长衰弱,光合作用受到阻碍,光合产物积累不充分,因而导致产量下降。而病毒传染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切刀的传染,小整薯播种可避免薯块在切分过程中感染病毒,可有效地减轻退化现象的发生,保持品种的优良性,因而在生产中应推广小整薯播种。小整薯播种时,薯块大小应在25克左右,过小马铃薯幼苗长势弱,影响前期生长,过大会造成浪费。
3.切块消毒
对于薯块较大的种薯,在播种前20天左右,时间约在3月初进行切块催芽。薯种切块时每种块至少有2个以上芽眼。每斤种薯以切10~15块为宜。切薯时应对切刀消毒,切好后用多菌灵粉剂1∶200倍兑水浸种进行*菌消毒,种薯切好后可晾晒1天,但不能在温度高的水泥地上晾晒。
4.草木灰或生物钾肥拌种
马铃薯播种前用草木灰将切分后的薯块拌种或每亩用生物钾肥5千克兑水2.5千克,待生物钾充分溶解后拌种,能使植株生长茁壮、结薯多、薯块大、品质优,可明显提高产量。
5.化学浸种
用0.5~1微升/升“九二○”液浸薯块15~20分钟,捞出沥干水后,放在湿沙中催芽,可刺激芽苗生长和新块茎形成,单株结薯又多又大,可促进产量提高。马铃薯切块后用15微升/升的“ABT3号”生根粉溶液浸种2小时,使种薯提早出芽,增强长势,提高抗逆能力,有利产量提高。种薯切块后用高锰酸钾500倍液浸种30分钟,可有效防治黑胫病、晚疫病,而且可补充锰元素,对植株生长发育有明显促进作用,可增加产量。种薯切块后,将马铃薯拌种剂300克撒在150千克(一亩地的用种量)切块上,用木锨翻动掺拌,让药品均匀黏附在切块上,拌种后即可播种。使用后亩增产200千克左右,增产率10%以上,具有投资少、增效显著的特点。
6.播前催芽
将播种用的整薯或所切薯块,在气温15~18℃和散射光条件下进行催芽,以催出2~3厘米长的健壮芽为宜。催芽时种薯堆放的厚度以2~3层为宜,并常翻动,使之发芽均匀整齐粗壮。当芽长到长0.5~1.0厘米时,开始播种。
四、适时播种马铃薯生产的目的不同,播种时间是不一样的。一般以鲜薯供给市场的,上市越早,售价越高,生产效益越好,因而生产中多采用促成栽培的方法,通过覆盖措施的应用,可将播种期提前到2月下旬~3月上旬,将薯块的形成生长期安排在较冷凉的季节,利于薯块膨大,促进产量提高,到6月中旬~7月上旬收获,这样生产出的马铃薯由于成熟早,售价一般是夏播马铃薯的1.5~2倍,可大幅度地提高马铃薯的生产效益。
一般高温对马铃薯的生长起抑制作用,当温度超过32℃时,马铃薯的薯块便停止生长,因而常规栽培的马铃薯应尽量将结薯期与当地高温期避开,在生产中可采用提前或延后播种的方法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