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断章取义的网红名师对于新传专业的点评,从去年火到今年。被不少人劝阻报考的新传专业,真的如此不堪吗?
01 动辄“被点名”
新技术发展背景下,媒体环境日新月异,新媒体、自媒体、社交媒体迭代加快,而公众对于新闻传播行业的认知速度更新有限,对新传专业的误解越发加深,张雪峰作为代表,成为了众多对“新传专业之用”“新传教育之责”抱有疑惑的人的传声筒。
“人人皆媒体”的今天,“新闻无学说”更加流行,以至于成为一种以偏概全却又被普遍认可的判断。
再加上被人诟病的标题党、唯流量,甚至假新闻,导致新闻行业、“新传专业”的口碑与风评也变得异常复杂。
02 “学新闻”学什么
好在,质疑和唱衰并不会影响新闻传播作为一个学科的专业性,上大学“学新闻“也远非只学采、写、编、评、摄。
对于新传学子来说,“世界是一个巨大的新闻传播学课堂”。在这个课堂中,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来深化对新闻传播学的理解和认识。
作为国家一级学科,高校的新传专业一般包括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广播电视学、编辑出版学、数字出版、国际新闻等十个本科专业。在新高考地区,填报新传专业不受选课限制;在文理分科地区,新传同样文理兼收。
除了学科细分,新传专业以史论课与业务技术课为主的经典课程仍广泛受到重视,其中史论课平均占比44.16%。业务技术课则作为从业不可或缺的“谋生工具”,平均占比27.65%。
专业壁垒低、学术与实践结合性差是新传专业经常被舆论诟病的“短板”。和所有学科一样,面对巨变的技术环境,新传专业的培养路径也在随之调整。
2019年,中国人民大学推出“人工智能 新闻”联合培养模式,探索新传教育创新;2022年,南开大学开设全国首个元宇宙新闻与传播学院;2024年,浙江传媒学院开设首个“AI 新闻”微专业;近期,中国传媒大学也开启“ AI”课程领航计划,旨在全方位培养学生人工智能素养。
在浙江传媒学院“AI 新闻”微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智能媒体人机协同综合实训”课程备受关注。
该课程通过师生与人工智能的协同作业,实现轻量化的人的智力参与、以人工智能为主的内容创作模式。数字新闻系主任焦俊波老师表示:“通过实训,学生将深入了解人工智能在新闻生产中的应用,提升人机协作能力,为未来的新闻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相关阅读:新闻系开始教AI了03 “学新闻”只能“干新闻”?
传统媒体业务正在萎缩,新传专业就业前景也时常被“看空”。
类似的观点被拿来当作“新传无用论”的依据,反复提及。然而,“学新闻”只能“干新闻”?就业赛道真的窄成独木桥?
实际上,作为并不窄众的文科专业,新传的就业方向多元且广泛。除了传统的新闻媒体外,传媒公司、文化公司、互联网大厂,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以及新闻教育与研究机构都是不错的选择。
“学新闻”只能“干新闻”的刻板印象早已成为过去,市场驱动下,互联网、新媒体行业对新传专业人才的需求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除此以外,由于具有敏锐的时事热点观察力以及较强的文字理论功底,新传专业学子还广受“体制内”文职宣传岗位的青睐。
数据显示,2024年国家公考职位共18948个,在中央国家行政机关省级以下直属机构中,新传相关专业可报考的岗位数量约为2745个,占比将近15%。其中可选择的岗位包含了宣传、党务、材料撰写等多个领域。比起政治学、哲学与教育学分别提供的843、782、412个岗位,新传专业在公务员招聘中可谓“真香”。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新闻与传播专业“香不香”,其实并不需要“自证”,其专业价值、社会需求、个人兴趣与职业规划、就业前景与发展空间都在为其提供充分的证明。
走近一些,自然知晓。
校对 |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