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笑了,说疫情算是一个分水岭,不仅仅是对于供给端,也是对消费端。
很多人均三四百的餐饮店在疫情前生意还是很火的,这价位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属于“轻奢”,有点像餐饮里的COACH,偶尔犒赏一下自己。
疫情之后这一类餐厅受到的冲击最大,原先的目标客群都收紧了预算,都消费降级了,所以人均一百以下的餐馆生意反而比以前更好了。
但原先客单价接近千元的餐馆没怎么受到冲击,因为能付得起这个价钱的可以接受更贵的。
能接受一千的,根本就不在乎两千的。
这时候你从做生意的角度看,反正都要去找小红书和大众点评上的美食博主种草,反正都要给本地生活平台投放流量费用。
反正没有多少客人,不妨提高客单价。
对于很多客人来说,五块钱的寿司和一百块的寿司能分得清,一百块的寿司和两百块的就分不清了。
好,就定价定成三百。
我说,你不是说要高端吗?三百人民币也称不上高端啊。
不,三百美元。
淦。
2
很多做餐饮的人都发现了这个财富密码,不断开出更贵的日料店。
别看大家的海胆都是大连产的,八爪鱼都是普通八爪鱼,但一定会告诉你说这是北海道直供。
反正用户也吃不出来,很多用户连现在大部分连锁饭店都是半成品菜都吃不出来。
食材比完比装修,装修比完比品牌故事。
我之前去过一家人均一千多的日料店。
装修环境非常简单,地理位置也在远郊。
但这家店软件不错,它有一系列非常有意思的动作,让你相信它确实值这个价钱。
卖的就是一个仪式感。
吃个饭都有气氛组。
首先你不是随时都能吃到的。
你搜大众点评,有,但是没有预订功能,没有菜单,没有评价,没有电话。
你得提前一周预约。
因为主厨需要准备应季的食材。
按需采购,按需准备,不能做多不能做少。
还得是按照二十四节气。
芒种有芒种的食单,霜降有霜降的菜谱。
吃的就是一个天气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