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消费升级了,就得需要供给。
在餐厅供给上,最好的品类不是别的,正是日料。
难道顶级中餐不如顶级日料吗?恐怕不见得。
只是说叫价方面,中餐由于离大家太近了,除非是非标的创意菜,不然很容易叫不上价。
距离产生美,中餐在这里吃亏。
日料容易给人有一种很贵的错觉,源自于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前面说了,距离产生美。
人对异域风物很容易产生美好的幻想。有人觉得是因为欧美日本这些国家发达,所以我们才会崇拜洋货。
并不仅仅是。
同样的碳水食物,同样是米粉, pho东田就比桂林米粉卖得贵,大几十块一份米粉,真的炸裂。
但你能说我们对越南有崇拜心理吗?显然没有。
越是陌生,越是有滤镜。
越是不熟悉,越是会有很多奇怪的联想。
都是做几百页华而不实的PPT,麦肯锡就是战略咨询,国内咨询公司就是战略忽悠。
日料、法餐、西班牙菜,哪怕是列支敦士顿料理。什么?列支敦士顿料理没有听过?那太好了,卖的就是神秘。
什么是高逼格?
大众不知道的就是高逼格。
距离产生美,亲戚面前无圣人。
第二,是“门槛”高。
日料讲究啊,怀石料理一吃就吃几个小时,工序繁琐。
繁琐同样是高逼格的体现。
说明你见多识广,说明有闲情逸致去探索未知事物。
所有稍微有点历史的食物其实都是有门槛的。比如你去兰州吃面条,不能把它叫作“拉面”,兰州本地人会告诉你那就“牛肉面”。
你点牛肉面的时候,不能直接说宽面还是细面,你得说“二细”、“毛细”、“韭叶”。
但你能说吃了一碗正宗的兰州牛肉面是高逼格的体现吗?
肯定不是。
“陌生”、“繁琐”都是日料得到中产阶级追捧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真正的精髓,在于要提高食物里的“艺术品”含量。
你理解为是脑补的【时髦值】,也行。
如果你说这是装X,那说明您看明白啦。
4
光是有异域风情恐怕还是不够,光是繁琐也还还差一点儿,还得“摆盘”精致。
得让人有拍九宫格发朋友圈的冲动。
又叫面向朋友圈设计。
什么才是高逼格,铁锅乱炖肯定不是高逼格,毛血旺肯定不是高逼格,你给那么瓷实只能代表你朴实无华。
注意啊,朴实就代表无华,就代表着没有逼格。
盘子碟子越多越多,最好吃一顿饭搞几十个盘子碟子,just for 一个人。
真正的成功人士要营养均衡。
菜量越少越好。
真正的成功人士要对*有节制。
摆盘的时候还要多搞点儿装饰,这代表了new money独特的美学。
气氛,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