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管绝缘10mm,铜管电流对照表

首页 > 生活 > 作者:YD1662024-12-16 23:04:33

多联机的运行效果如何,不仅取决于设备,也与冷媒管的安装、和冷媒剂的灌注等安装因素有着密切联系。本工法着重在施工中解决以下关键问题:

1、冷媒管的选择应采用去磷无缝紫铜管,规格Φ19.05以下的铜管采用盘管,减少铜管接头,规格大于Φ19.05的采用直管;

2、冷媒管施工必须保证管内干燥,尽量避免在雨天施工;

3、冷媒管焊接过程中必须充氮气保护,并根据实际施工经验总结出了合理的压力值,避免了氮气流量过大,焊接处容易产生砂眼,流量过少,则会产生氧化膜过多氮气必须从焊接处流过的弊端。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充氮气方法。

4、规定的冷媒管在焊接时各种安装方式对应的焊接方式,主要防止烫伤或出现砂眼而泄露。

5、提出分歧管的选择和安装方式避免多台多联机间冷热不均的现象

6、规范了安装完成后系统吹扫、气密试验、干燥及冲制冷剂的流程及标准。

工艺原理:

利用熔点比铜低的钎料,熔化后依靠毛细管作用填满接头间隙,并与母材之间相互扩散实现连接,依靠液态钎料和固态金属的相互扩散而达到原子的结合。同时这两种材料相互进行配合。通过合理设置支吊架的形式及位置,控制分歧管处于水平或垂直状态,保证流量均衡分配。

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材料选择→复核配管尺寸→→铜管敷设→钎焊连接→管道冲洗→气密试验→管道保温→真空干燥→冷媒追加→调试运行

操作要点:

1 施工准备:

1.1 现场核对:

安装前首先核对图纸,检查管道布置是否与结构及其它专业管道交叉、矛盾;核对管道预埋件、支架、套管的位置、标高是否正确。检查前期土建施工过程中预留孔洞是否准确、齐全。

1.2 材料准备:

熟悉该工程用到的各类材料包括铜管、分歧管、型钢、保温等,及时准确地核对材料采购部门提供的材料,确认是否满足施工。

1.3 人员准备:

根据工程量确定施工人员人数,进行安全及技术交底。

2.2 材料选择

2.2.1 冷媒管路审核:

1)材质:脱磷无缝紫铜管,挤压工艺。

2)外观:管道的内外表面应无针孔、裂纹、起皮、起泡、铜粉、积碳层、绿锈、脏污和严重氧化膜,并不允许存在明显的划伤、凹坑、斑点等缺陷。

表2-1 R410A专用铜管壁厚

铜管绝缘10mm,铜管电流对照表(1)

注:保温多采用B1级橡塑保温管,厚度选择要符合管径要求:

①冷媒管管径≦12.7mm保温厚度15mm,冷媒管管径≧15.88mm保温厚度20mm;

②冷凝排水保温厚度根据管径要求,最低不得小于10mm,一般采用保温厚度15mm;

③风道保温厚度不得小于25mm。

④特殊潮湿环境,保温层厚度须根据现场情况适当增大规格。

复核配管尺寸:

2.3.1 因各设备供应商不同,其气液管对应的管径也有所不同,施工前应根据所定设备厂家要求,复核设计管径是否相符,如不符应及时提出。

以下各表提供的配管管径以供复核参考。

表2-2 R22、R407c系统冷媒配管管径选择表

冷媒配管类别

下游室内机总容量A(HP)

气管管径(mm)

液管管径(mm)

主配管(室外机-第一分歧间;分歧-分歧间)

A≤10

φ28.58

φ12.70

10<A≤20

φ38.10

φ19.05

20<A≤30

φ44.50

φ22.22

30<A≤48

支配管(分歧-室内机间)

φ19.05

φ9.52

2.3.2 R410a系统,考虑各制造商提供的选择值有差异,推荐了某两个制造商供的选择数值,供设计参考。

表2-3主配管(室外机-室内侧第一分歧间)管径选择表

室外机(HP)

主配管管径(mm)

加大尺寸后的主配管管径(mm)

气管

液管

气管

液管

(一)

8

φ19.05

φ9.52

φ22.22

φ12.70

10

φ22.22

φ25.40

12

φ25.40

φ12.70

14

φ28.58

16

φ28.58

φ31.80

18-24

φ15.88

26-34

φ38.10

φ15.88

φ38.10

φ19.05

36

38-48

φ19.05

φ22.22

(二)

8

φ19.05

φ9.52

φ22.22

φ12.70

10

φ22.22

φ25.40

12-16

φ28.58

φ12.70

--

φ15.88

20-22

φ15.88

φ31.80

φ19.05

24

φ35.00

--

26-34

φ19.05

φ38.10

φ22.22

36-48

φ41.30

--

表2-4 主配管(分歧-分歧间)管径选择表

室内机容量A(×100W)

气管管径(mm)

液管管径(mm)

(一)

A≤101

φ12.70

φ9.52

101<A≤180

φ15.88

180<A≤371

φ19.05

φ12.70

371<A≤540

φ25.40

φ15.88

540<A≤700

φ28.58

700<A≤1100

φ31.80

φ19.05

1100<A

φ38.10

(二)

A<200

φ15.88

φ9.52

200≤A<290

φ22.22

290≤A<420

φ28.58

φ12.70

420≤A<640

φ15.88

640≤A<920

φ34.90

φ19.05

920≤A

φ41.30

说明:按本表选择的管径不要超出表5相应管径尺寸。

2.4 铜管敷设

2.4.1 铜管预制

根据图纸和现场实测尺寸采用专用割管器切割铜管。割管器应绕铜管逆时针旋转,并不断旋紧转柄。刀口应与管轴线垂直(切口允许倾斜偏差为管径的1%)并缓缓进刀以防挤扁铜管。切割后用锉刀将切割面打磨平滑去除毛刺,打磨时管口应侧向下以防粉屑进入管内。用铰刀沿管口内侧旋转去除锐边和毛刺使铜管切口平整光滑。也可用专用圆形铰刀同时对管口内外进行倒棱处理。切割后应记录相应管道长度,以此作为系统充填冷媒的依据。

2.4.2 弯管:

对于Φ12.7mm及以下铜管可用手直接弯管,<Φ22.2mm使用弯管器弯管,≥Ф22.2mm采用冲压弯头。弯管时,弯头两侧必须保持不小于管径2倍的直线部分。铜管的弯曲半径取3.5~4倍铜管直径D,椭圆率不大于8%。冷媒管道分支管应按介质流向弯成90°弧度与主管连接。不得使用弯曲半径小于1.5D 压制弯管。

2.4.3 胀管:

铜管对接时必须采用胀管工艺,将铜管用胀管器扩胀成承口,再进行承插钎焊连接。胀管器分为棘轮和液压两种,注意不得用扩口器进行胀口。首先选择合适胀管模具旋转套入胀管器的端头再将铜管套入模具的胀口上并旋紧紧固旋钮。慢慢将手柄压下进行胀管,并不断循环,当胀管到一半时将铜管旋转45度再继续胀管操作,以防止铜管出现裂缝。承插的胀管方向应迎着冷媒流向。胀管后组对的管道内壁应齐平,错边量不大于0.1倍壁厚,且不大于1mm。承口深度不应小于管径。胀管后的内径D应为管道外径Φ 0.1mm~0.15mm。

2.4.4 扩口:

铜管与机组螺纹接口连接时应对铜管端头进行扩口(扩喇叭口)操作。扩口应使用专用扩口器进行加工尺寸如下表所示:

表2-5 铜管扩口尺寸表

铜管绝缘10mm,铜管电流对照表(2)

1)扩口操作步骤如下:

(1)松开扩口器叉臂上的螺杆手柄和夹紧手柄,将叉臂伸入扩口横杆铰链端部。选择相应尺寸的锥形开口后将管子从扩口器底部往上推直到与夹具口水平对齐。

(2)将叉臂向前滑动直到叉臂上的箭头碰到扩口横杆上的线为止。然后上紧夹紧手柄。

(3)顺时针旋转螺杆手柄直到压力推杆松开。然后将螺杆手柄,夹紧手柄退松并使叉臂向后滑动卸下管子。

(4)喇叭口应均匀,大小适中,以免扩小了连接时密封不好,扩大了管口容易开裂。扩完喇叭口后必须仔细检查喇叭口内表面质量,要求无划伤、不得呈歪斜状。然后在喇叭口上涂冷冻机油。扩口时应使用力矩扳手进行紧固,方式及紧固力矩选取如下表:

表2-6 力矩扳手进行紧固方式及紧固力矩选取

铜管绝缘10mm,铜管电流对照表(3)

2.5 支吊架预制

2.5.1 下料打磨,根据支吊架图纸所示尺寸,按下料单对板材和型钢进行切割,较小的型钢采用无齿锯切割,较大的则使用火焰切割,切割后要将氧化物打磨干净,钢板及型钢上开孔要求全部采用机械钻孔,严禁火焰开孔。对型钢待焊部位25mm范围内进行打磨,要求打磨出金属光泽,并检查表面清洁度及是否有裂纹等缺陷。

2.5.2 组对,按图纸要求将各部件组对点焊成型,然后再按图纸检查组装的方向、方位、部件尺寸和用料的正确性,用钢板尺和水平尺检查支架的平行度、垂直度,误差不得超过5°,检查焊接坡口尺寸、间隙大小,坡口角度误差不大于±5°,间隙范围1.5~5mm。

2.5.3 刷漆,支吊架焊接完毕后要对焊接表面进行防锈,对整个支吊架进行面漆处理,保证油漆涂刷均匀,然后用不同颜色的油漆在支架上标出系统号、支架号,以便于现场安装。

2.5.4 成品堆放和维护,在堆放场地划分区域,按系统进行支架根部堆放。堆放后的支架根部要定期进行检查,保证表面清洁度,并做好记录。成品堆放时间不宜过长,存放超过30天的支架需重新进行喷砂除锈。

2.6铜管安装

2.6.1 支架设置:

1)支吊架的形式及固定

对于多组冷媒管可共用一个支吊架,但每组冷媒管应有适当间距,一半以10cm为宜,在支架上开固定冷媒管U型卡孔时应按照冷媒管保温后直径进行计算。但每隔15m应设置防晃支架

2)支、吊架间距:

水平管道支吊架最大间距如下表所示:

表2-7支吊架间距表

管 径(mm)

≤9.5

>12.7

支吊架最大间距(m)

1.1

1.5

注:在液管和气管共同悬吊时,以液管尺寸为准。

3)支吊架设置要求:

支、吊架位置应靠近接口,但不得影响接口的拆装。支、吊架的安装应平整牢固。管道与设备连接处附近应设独立支、吊架。

4)分歧器吊架的设置

为保证分歧器主管与分支管处于同一平面,应在分歧器分支管与主管设防晃支架,以保证安装安装完成后符合下图要求:

铜管绝缘10mm,铜管电流对照表(4)

首页 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