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4局部保温做法
1)保温材料与机器的连接不能留有缝隙,并且要使用专用的配套保温套,不得用其他代替。
图2-9局部保温示意图
2)分歧管的保温应使用专用的配套保温套。气管和液管必须分开保温,严禁将气管和液管用同一个保温套管保温。
3)套管与木垫接触时应先清理木垫外表的油污和杂物,并在木垫接触面上刷好胶水用力将套管与木垫挤住。
2.11 真空干燥
2.11.1 两次气密试验合格后方可进入真空干燥步骤,且应先确认阀门是否确实关紧。
2.11.2 真空泵的选择:使用真空度在-755mmHg(表压-0.1Mpa)以下、排气量40L/min以上的真空泵;
2.11.3 干燥步骤
1)室外机不抽真空,应首先确认室外机气侧、液侧的截止阀关紧;
2)排出氮气将压力表连通器接在室外机大、小阀门的注氟嘴上接一真空泵,高、低压同时抽真空。
3)开启真空泵,打开“LO”和“HI”旋钮;
4)真空度到-0.1MPa(表压-1kgf/cm2)后,再继续抽0.5~1.0小时,然后关闭高压端“VH”和低压端“VL”旋钮,停真空泵;
5)将连接真空泵的软管改接到氟利昂充注罐上,排掉软管中空气,打开低压端“VL”旋钮,向系统管路里充填氟利昂,压力到0.0kgf/cm2时,再关闭低压端“VL”旋钮;
6)将连接氟利昂充注罐的软管再改接到真空泵上,开启真空泵,打开高压端“VH”旋钮,在高压端抽30分钟,再打开低压端“VL”旋钮,抽低压端直到真空度达-0.1MPa(表压-1kgf/cm2)。
7)若真空度达到-0.1MPa(表压)或更低,则抽真空完毕,关掉真空泵,放置1小时,然后检查真空度是否变化。确认真空泵工作1小时以上能达到-755mmHg以下;如果3小时以上仍达不到-755mmHg以下,说明有水分混入或漏气,需要检查;执行步骤⑧。
8)如果水分混入,必须用氮气进行“真空破坏”:即在真空干燥后,把氮气加至0.5kgf/cm2,然后再抽真空。这样反复操作直到保持-755mmHg真空度且压力不上升。
9)抽真空完成后,先关闭表式分流器全部阀门,再关闭真空泵。
2.12 冷媒追加及调试运行
2.12.1 计算冷媒追加量:查阅铜管加工记录,将同一管径的长度相加得到液管长度,再根据表5.2.9计算加注量。切忌过量追加以防止液击。
表2-11 冷媒追加量表
液管直径(Ø)mm | 制冷剂量(kg/m) | 液管直径(Ø)mm | 制冷剂量(kg/m) |
Ø 22.2 | 0.37 | Ø 12.7 | 0.12 |
Ø 19.1 | 0.26 | Ø 9.5 | 0.059 |
Ø 15.9 | 0.18 | Ø 6.4 | 0.022 |
2.12.2 追加步骤
1)追加充填冷媒前必须进行真空干燥;
2)将制冷剂罐连接管接到压力表连通器,然后打开阀门VH,排空皮管内的空气,然后将压力表高压端接在室外机小阀门的注氟嘴上。
3)打开压力表的阀门VH,然后制冷剂以液态充入液管侧,充入达到所需的灌注量。
4)如果不开机加不进系统,侧让系统按制冷全负荷运行,打开阀门VH,排空皮管内的空气,将压力表高压端接在室外机小阀门的注氟嘴上,打开VL 阀,以气态充入气管侧,直到所需的灌注量。
5)观察电子秤或弹簧秤,当达到所需添加的制冷剂量时,快速关闭阀门,关上制冷剂罐的源阀。记下加到系统地添加制冷剂量。
6)充填完毕,应检查室内、外机扩口部分是否有冷媒泄漏(用气体检漏仪或肥皂水)。
7)追加的制冷剂灌注完后,打开室外机的大、小阀门。
2.13 调试运行
2.13.1调试运行步骤:
1)检查风扇及压缩机绝缘。
2)检查电源及控制线路。
3)检查冷媒是否已充盈。
4) 检测电压及运行电流。
5) 检测冷媒高/低压力。
6) 检测冷凝器及蒸发器的进风及出风温度。
7) 检查温度调节器功能。
材料与设备:
1本工法用到的材料要求如下:
1.1铜管必须采用磷酸脱氧无缝铜管。
1.2铜管内异物必须小于30mg/10mg。
1.3铜管要符合规定的硬度等级要求。
1.4铜管的壁厚必须符合产品技术要求的最小厚度要求。
1.5对于使用R410A冷媒的铜管必须去油处理,并有厂家提供的去油处理报告。
2本工法用到的机具设备见下表
表2 -1 施工中专用检测设备及专用工具一览表
用检测 设备及工具 | 规格 型号 | 生产厂家 /原产地 | 数量 | 单位 | 备注 | |
扩口器 | EA200B | 美国 | 6 | 个 | ||
R410a用集管仪表 | BM2-6-DS-410A | 日本 | 2 | 个 | ||
定量加液器 | EA113XR | 日本 | 1 | 个 | ||
真空泵转接器 | EA112X-10-220 | 日本 | 2 | 个 | ||
真空泵 | EA112TK-220 | 日本 | 2 | 个 | ||
冷媒泄漏检测器 | EA70AD-2 | 日本 | 4 | 个 | ||
组合扩口器 | EA6 | 日本 | 6 | 个 | ||
真空泵 | 2F-6 | 西班牙 | 1 | 个 | ||
力矩扳手 | EA723A-26 | 日本 | 12 | 个 | ||
力矩扳手 | EA723A-29 | 日本 | 4 | 个 | ||
割管刀(大) | EA203C | 日本 | 12 | 个 | ||
小型割管刀 | EA203B | 日本 | 12 | 个 | ||
数字式温度计 | EA701CA | 日本 | 4 | 个 | ||
温度探头 | EA701CA-4 | 日本 | 4 | 个 | ||
5/8''弯管器 | EA215-5 | 日本 | 6 | 个 | ||
翘片修正器 | EA109 | 日本 | 3 | 个 | ||
翘片修正钳 | EA542B | 日本 | 3 | 个 | ||
R22双头压力表 | BM2-6-DS-R12 | 瑞士 | 6 | 个 | ||
清洗泵 | KYC-20A | 日本 | 4 | 个 | ||
压力表(低压用) | M2-250-DS-R12 | 瑞士 | 5 | 个 | ||
压力表(高压用) | M2-500-DS-R12 | 瑞士 | 5 | 个 | ||
加料管 | CCL-36 | 瑞士 | 2 | 个 | ||
加料管 | CCL-60 | 瑞士 | 2 | 个 | ||
加氮用异型接口 | RP2100H-1 | 日本 | 4 | 个 |
质量控制:
1工程质量控制标准
1.1 本工法主要遵照执行以下国家标准、规范:
《铜管钎焊技术要求》CB-T3832-1999
《建筑铜管管道工程连接技术规程》CECS228:2007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16
《空调与制冷设备用无缝铜管》GB/T17791-2007
2 质量保证措施
2.1 冷媒配管三原则:干燥;清洁;气密性好。
对于本设计采用的R410A的系统,铜管要选用无油铜管。采用普通铜管(含油)进行。
2.2 施工时,则必须用纱布蘸取四氯乙烯溶液对铜管进行清洗干净后方可施工。
2.3 铜管规格选择,以建设方所采购设备厂方的样本为准
2.4 冷媒配管的支撑:
2.4.1 横管的固定:为防止配管损坏,应采用吊加或托架的形式加以支撑,支撑点距离应符合以下原则:直径φ20以下的,支撑点间距1米;直径在φ20至φ40之间的,支撑点间距1.5米;直径在φ40以上的,支撑点间距为2米。
2.4.2 立管的固定:根据管道走向,沿墙体进行固定,管卡处应使用圆木码代替保温材料,“U”形管卡在木垫块外围固定,木垫块必须进行防腐处理。管卡距离应符合上条所述支撑点间距原则。
2.4.3局部位置的固定:为防止配管伸缩导致局部产生应力集中,应考虑在管端和分歧管以及墙体贯穿孔附近加以局部固定。
2.5液管不得向上装成“Ω”形,气管不得向下装成“凹”形;液体支管引出时,必须从干管底部或侧面接出;气体支管引出时,必须从干管顶部或侧面接出;
2.6 管道弯曲半径≮3.5D(管道直径),其最大外径与最小外径之差不应大于0.08D。制冷剂管道分支管应按介质流向弯成90°弧度与主管连接,不宜使用弯曲半径小于1.5D 的压制弯管。
2.7 成立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由项目经理领导,项目副经理、技术负责人中间控制,专职质检员检查的三级管理系统,形成项目经理到各施工班组、分包单位的质量管理网。质量管理体系对工程分部(子分部)、分项工序有否决权。
安全措施
1 进入施工现场必须遵守总包单位的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纪律等,文明施工。
2 进入施工现场要随身携带上岗资格证件,严禁无证上岗。
3 每个工人进入施工现场前都必须戴好安全帽(安全帽上,要印上所属的公司名、名字、血型)等劳保用品、护具,做好人身安全防护。
4严禁操作人员在酒后进入施工现场作业,严禁操作人员在工作时嬉笑打闹。
5进入施工电梯时,要检查防护门是否关闭(插销锁紧),使用户外吊笼或出墙施工时,必须佩戴好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绳,专人监护。
6在拉设临时电源时,电源均应架空,过道须用钢管保护,不得乱拖乱拉,电线被车辗物压。
7电箱内电气设备应完整无缺,设有专用漏电保护开关,必须按”一机一闸一漏一箱”要求设置。
8检查脚下是否有其他施工队电源线接线头(注意不要随便去触摸现场电源线头)。
9所有移动工具,都应具有二级漏电保护,电线无破损,插头插座应完整;严禁不用插头而用电线直接插入座内。
10各类电动机械应勤加保养,及时清洗、注油,在使用时如遇中途停电或暂时离开,必须关闭电源并拔出插头。
11使用切割机时,首先检查防护罩是否完整,后部严禁有易燃易爆物品, 切割机不得代替砂轮磨物,严禁用切割机切割麻丝和木块。
12在高梯、脚手架上装接管道时,必须注意立足点牢固性(楼内施工梯子脚要做好包扎处理,防护地面)。
13地铁作业和作业地点光线亮度不够时,必须每个人带一个手电筒。
14现场进行焊接作业时,必须提前办理动火证,乙炔瓶与氧气瓶间隔距离5米,现场要有专用监护人员和灭火器(①现场施工人员必须会使用灭火器;②开关乙炔瓶与氧气瓶必须用专用工具,严禁用扳手、老虎钳等敲砸瓶口开关)。
15施工时注意其他施工方成品保护,施工点与我方冲突处,及时上报现场负责人协调处理。
素材来源:暖通南社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