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渡人》对荒原主题的升华
除了对西方文学传统荒原意象的继承,《摆渡人》对于荒原意象的升华是这部作品能够引起广大读者共鸣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包括了主人公与荒原的抗争和最终美好结局展现出的一种精神寄托。
- 与荒原对抗的实践者
在荒原的意象描述中,不乏对于荒原的残酷、荒芜的描写,也有人们对于改造荒原、冲破桎梏的努力尝试。
但是在《摆渡人》中,这一情况明显不同。如果说崔斯坦引领迪伦穿过荒原来到最终目的地只是作为摆渡人完成任务,
那么迪伦从分界线另一端的“家”折返荒原,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趟过恶水、斗过恶魔、在荒原上跋涉并最终与崔斯坦相遇就是精神超人实践的胜利。
荒原
- 美好结局的精神寄托
在故事的结尾,迪伦和崔斯坦成功地回到了世间,相携相爱,这无疑是对人们可以成功穿越自己的精神荒原、奏响胜利凯歌的一种寄托。
《摆渡人》的双重救赎也在结局中很好地体现了出来,作者通过男女主人公对对方的救赎和摆渡,给了故事一个美好的结局,使得双重救赎和摆渡的过程得到了升华,
即人们不管身在何地,身处何时,都要怀有希望,并朝着最好的方向努力,这个过程不仅是对自身的负责,也会为别人带去希望和光明。
在西方文学传统中,荒原意象一直都是重要的精神象征形式。
从失乐园神话原型,到二十世纪快速蔓延的荒原意识,荒原主题反复出现在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中,并最终完成了由“自然荒原”向“精神荒原”的转变,
人们在不断认识荒原的过程中,解读它、挑战它、改造它。主人公迪伦和崔斯坦在荒原中的穿越和跋涉,完成了相互摆渡和救赎,使彼此心灵都得到了净化和升华。
由此可见,《摆渡人》的荒原意象不仅是人类认识并挑战荒原法则的客观描述,更是人类战胜自我、成功穿越精神荒原的胜利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