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游戏设计图,复古游戏设计

首页 > 生活 > 作者:YD1662024-12-19 12:33:21

未来游戏设计图,复古游戏设计(1)

本文一共 4000 字,阅读大概需要 20 分钟


摘要

游戏设计中的「有限」与「无限」不仅构成了体验的结构,更是塑造玩家行为、情感反应及意义感知的深层基础。这种设计哲学的二元性,源自笔者多次阅读完詹姆斯·卡斯(James P. Carse)提出的「有限与无限游戏」理论,其背后涉及复杂的存在主义、人本主义、后现代主义及结构主义等多种哲学和心理学理论。

本文尝试对有限与无限设计的跨学科探讨,试图揭示二者在游戏规则、目标设定、玩家动机、体验感知与社会功能等层面的具体实现路径,并通过分析讨论其如何构建了从「游戏」到「生活」的双向联系,为后续的游戏设计提供更加系统的哲学指导和理论基础,以此分享。


引言

有限游戏与无限游戏的区别并不单纯在于规则和目标,而在于其设计意图对玩家自由意志的引导程度。这种设计区分在当代哲学视角中,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有限游戏通过明确的任务框架和规则限制,构建了秩序感和胜负观念;而无限游戏则通过开放性和持续性,引导玩家自主探索与创造。 在此背景下,游戏设计可以视为一种「数字存在」的场域,它在无限与有限的张力中揭示了我们如何在虚拟中重构自我和意义。本文尝试将通过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分析,探讨游戏设计中的有限与无限哲学,以及其对未来游戏设计和数字文化的影响。


一、从存在主义到后现代1. 存在主义:目的性与自我确立

在存在主义哲学中,人类通过选择和行动来构建自我,赋予生命以意义。萨特(Jean-Paul Sartre)的「存在先于本质」理论强调了个体在自由选择中创造意义的过程。有限游戏的设计理念与存在主义的目的性原则相一致:玩家在游戏的既定规则内行动,通过挑战、胜利和失败体验到自我确立的成就感。 这种成就感源于人类内在的「意图性」(intentionality),即对目标的追求与实现。因此,有限游戏的设计不仅是为了提供一种过关或胜利的体验,更是为了在玩家内部激发一种存在感和方向感。

2. 后现代主义:流动性与多重意义

后现代主义反对固定的意义结构,提倡一种「多样性」,「开放性」和「相对性」 。无限游戏以开放的结构、无尽的探索可能性和动态生成的体验契合了这一理论。后现代学者如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和德勒兹(Gilles Deleuze)对流动性的阐释适用于无限游戏的自由探索和个性化体验。在无限游戏中,玩家没有被赋予单一的目标或任务,反而被鼓励以个人化的方式与游戏世界互动。无限游戏通过「多重实在」模拟了后现代社会的多样性结构,使玩家能在动态的、多层次的情境中自由选择和再创造,这种体验打破了固定意义,转而支持玩家的自我构建。


二、规则与自由的共生1. 规则系统的生成与秩序感的构建

有限游戏的规则系统是设计师为玩家构建的一种虚拟现实,它通过明确的胜负条件与规则约束形成了一个封闭的意义空间。规则的生成不仅仅是为了指引玩家行为,更是为了在游戏世界中形成一种规范性。福柯(Michel Foucault)的「权力 知识理论」揭示了规则在塑造行为模式和建构身份方面的力量:在有限游戏中,规则通过奖励和惩罚机制规范了玩家的行为,将自由意志约束在设计师构建的秩序中。 玩家在规则内行动,逐步被「规范化」成游戏世界中的角色,这一过程既是一种身份的认同,也是玩家在游戏中获得「秩序愉悦」的关键。

2. 开放性结构与生成性体验的实现

无限游戏则采取开放性规则,允许玩家以自我意志探索未知的可能性。德勒兹的生成理论和游牧思维启发了无限游戏中的开放性设计:无限游戏的规则通常是框架性的,允许玩家自由解读和再创造。 设计师在无限游戏中不提供明确的目标,而是通过为玩家提供多样化的工具和互动方式,使其能够以多种路径体验游戏。这种设计理念不仅让玩家成为体验的主导者,还让游戏成为一种「生成性的艺术」,玩家通过自己的行动不断重构和生成新的游戏意义。


三、动机、沉浸与心理流动1. 成就动机与有限游戏的目标达成

在有限游戏中,目标的设定与动机理论息息相关。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SDT)指出,成就感、掌控感和归属感是人类行为的重要驱动力。 有限游戏设计通过构建特定的奖励系统和任务链条来满足玩家的成就动机,这一过程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的「尊重需求」相符。通过不断挑战自我、达成目标,玩家在有限游戏中体验到一种被肯定和自我实现的心理状态。设计师通过精心设置的目标和障碍使玩家处于一种「受控制的自由」中,在不断的成败循环中实现自我确认。

2. 心理流动与无限游戏的探索体验

相较于有限游戏的目标导向,无限游戏更侧重于诱发「流动体验」(Flow Experience)。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Mihaly Csikszentmihalyi)的「心流体验」理论描述了人类在高度投入的状态中达到的心理最佳状态。在无限游戏中,玩家没有单一的目标,反而是通过自由探索和自我表达来进入沉浸状态。无限游戏设计的核心在于通过给予玩家开放的环境和选择权,使其在探索过程中找到自我价值。这种体验在心理上是一种无目的的愉悦,类似于禅学中「无心」的状态,玩家不被结果所牵制,而是纯粹地体验当下的游戏过程。


四、游戏作为微型社会的镜像1. 竞技与规则的社会化过程

有限游戏不仅仅是设计的产物,它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社会中的规范性结构。通过比赛、竞争、分级和奖励机制,有限游戏模仿了现实社会中的等级制度和竞争逻辑。布迪厄(Pierre Bourdieu)提出的社会资本和象征资本理论在此处有很好的解释:玩家在有限游戏中积累的胜利与排名相当于社会中的资本积累,而这种资本成为了玩家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有限游戏中,规则的遵循和竞争行为的产生不仅是玩家在游戏中的「得分」,更是其在虚拟社会中自我定位的方式。

2. 无边界社交构建与多元身份的展现

无限游戏则提供了一个更加开放的身份建构场所,使玩家能够在虚拟中自由构建多重身份。后现代社会学家鲍德里亚的「超真实」理论认为,现代社会中的符号和真实的界限逐渐模糊,虚拟身份成为人们自我表达的延伸。在无限游戏中,玩家的虚拟角色可以自由选择、构建,甚至重塑,这种自由赋予了玩家在虚拟空间中获得「真实身份」的可能性。玩家通过自由探索与其他玩家互动,构建出一个无边界的虚拟社交网络,这种多样性与社会中的多元身份现象相呼应。


五、规则控制到自由生成协同构建1. 混合设计中的目标与自由的动态平衡

在现代游戏中,有限与无限的设计模式越来越多地被整合在同一游戏中,从而提供一种更加丰富和多元的体验。例如,在《塞尔达传说:荒野之息》中,玩家既可以追随任务主线、完成有限目标,也可以自由探索开放世界、进行无限的创造。通过这种混合设计,游戏设计师不仅满足了玩家对目标达成和成就感的追求,还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探索空间,给予玩家自主构建体验的机会。这样动态平衡的设计理念,使玩家在明确的成就和自由探索之间找到契合点,不断重塑其对游戏世界的理解和个人成就感。

2. 从沉浸体验到生成体验的转变

有限游戏和无限游戏在沉浸体验的维度上具有显著的区别。有限游戏中的沉浸主要源于专注于目标的过程,而无限游戏的沉浸则倾向于持续的生成体验。 生成体验(Emergent Experience)是一种开放性沉浸,玩家的体验不是由预设的路径决定,而是通过其行动和选择生成。玩家可以在这种生成体验中塑造自己的故事和轨迹,这种开放性的沉浸体验不仅增加了游戏的可重复性,还让玩家体验到一种持续的自由感和存在感。通过构建生成体验,设计师不仅赋予了游戏更深层的生命力,也让玩家成为了体验的共同创造者。


六、从设计哲学到人机互动的转译1. 交互有限性:任务导向与目标管理

在游戏中的人机交互设计中,有限性的实现依赖于任务引导和反馈系统。设计师通过人机交互界面,利用清晰的任务结构和直观的提示系统,使玩家能在有限规则的框架中有目的地行动。这样的设计模式使玩家体验到高效的反馈回路(Feedback Loop):每一个目标的达成都会产生即时的反馈,这不仅让玩家感受到成就,还增强了其行动的「有意义性」。这一过程类似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游戏不断设立比当前技能略高的挑战,确保玩家在不断精进的过程中获得持续的心理满足。

2. 自主体验中的无限性:自适应设计

相较于有限性设计中的目标导向,无限游戏的人机交互设计往往采取开放界面和自适应设计。这种设计模式赋予玩家更大的自由,玩家可以选择不依赖既定的目标,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探索意愿决定游戏的进程。设计师通过提供一系列自适应的功能和开放的交互方式,如沙盒式场景、动态生成的地图和玩家自定义功能,赋予了游戏一种流动的、非线性的发展空间。 此类设计方式不仅丰富了游戏的互动体验,也让玩家体验到更高的参与感和控制感。


七、道德平衡1. 规则导向与自由度的伦理考量

在有限和无限的游戏设计中,设计师面临的伦理问题。有限游戏通过明确的规则约束玩家的行为,这种规则的规范性使得游戏的「正当性」更加清晰。然而,当设计师利用有限性规则过度引导或控制玩家行为时,就可能产生「设计操控」之嫌。相反,在无限游戏的设计中,过度的自由可能导致玩家失去方向,甚至在虚拟世界中体验到「空虚感」或「失控感」。因此,在有限与无限之间寻求道德平衡,将是游戏设计师的重要任务。

2. 社会责任:培养与激发创造力

游戏设计不仅是娱乐的工具,也具有深刻的社会功能。设计师在有限和无限设计的选择上,不仅需要考虑玩家的娱乐需求,还应承担起培养玩家创造力、增强自我意识的社会责任。在无限游戏中,玩家通过自由探索、自我表达,能够更深刻地体验到个体的创造力,这种体验具有超越游戏的教育意义。而有限游戏则通过规则和目标引导玩家在克服挑战中获得成长。 因此,设计师应当在有限与无限之间进行有意识的设计,使游戏不仅成为自我娱乐的工具,更成为个体和社会价值的实现场域。


结论:设计哲学构想

游戏设计中的有限与无限不仅是对规则和自由的划分,更是一种设计师与玩家之间的「共生哲学」。通过有限游戏,设计师赋予玩家明确的目标,营造出成就感和秩序感;通过无限游戏,设计师则引导玩家在自由和生成中体验到个人意义的生成。这种张力构成了当代游戏设计的核心动力,也为玩家在虚拟世界中的存在感赋予了新的可能性。

未来的游戏设计可能会更深刻地融入有限与无限的哲学理念,通过平衡两者来实现高度个性化的互动体验。随着技术的进步,设计师将能更自由地在规则与开放之间进行设计,使玩家能在特定的目标追求和开放的自我探索之间找到理想的契合点。最终,游戏将不仅仅是「」,更是人类在数字时代中一种全新的「存在方式」。


至此,您可点赞,或者关注

以上,是我本次要分享的
Lucas
2024 年 11 月 23 日
顺颂时祺

参考文献

  1. Carse, J. P. (1986).Finite and Infinite Games. Free Press.
  2. Huizinga, J. (1949).Homo Ludens: A Study of the Play-Element in Culture. Routledge.
  3. Salen, K., & Zimmerman, E. (2003).Rules of Play: Game Design Fundamentals. MIT Press.
  4. Csikszentmihalyi, M. (1990).Flow: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 Harper & Row.
  5. Foucault, M. (1977).Discipline and Punish: The Birth of the Prison. Vintage Books.

未来游戏设计图,复古游戏设计(2)

,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