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人力资源》杂志2024年6月期刊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关系显得越来越重要。和谐、稳定的员工关系既能提高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忠诚度,又能给企业带来更多价值。
以某大型电力企业为例,该企业在建立和谐员工关系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措施,收到了明显效果。比如,该企业以优化薪酬体系为第一目标,通过市场调研、内部评估等方式科学合理地调整员工薪酬水平,在满足行业标准的前提下全面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
与此同时,该企业也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绩效考核机制,以此将员工的报酬与业绩紧密联系起来,保证报酬分配公平有效。在劳动合同管理中,该企业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保证劳动合同在订立、履行及解除过程中合法合规。
此外,该企业还加大劳动合同宣传与普法力度,增强员工对劳动合同认知,强化员工法律意识与维权能力。在沟通机制建设上,该企业通过搭建员工大会、座谈会、线上交流平台等多层次沟通渠道来实现管理层和员工的高效交流。这样既能提高员工参与感与归属感,又能帮助企业及时掌握员工需求与预期,从而对决策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该企业重视塑造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并通过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弘扬企业价值观来提高员工对文化的认同感及企业凝聚力。
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和谐员工关系的影响
●招聘与选拔:优化人才结构,提升员工匹配度
优化招聘流程,科学制定选拔标准,企业才能吸引符合自身文化、发展战略的人才。这样既有利于促进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工作能力的增强,又能减少由于员工与职务不相适应所产生的各种矛盾与冲突。
招聘和选拔过程的公平性及透明度,对构建员工信任和维系员工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员工在招聘和选拔过程中感觉到企业的公正性,才会逐渐对企业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培训与发展:提升员工能力,促进个人成长
企业通过有计划地进行培训和发展,给员工提供了不断学习、不断发展的机会,有利于他们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这样既能帮助员工较好地满足岗位需求、提高工作效率,又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培训和开发也是提高员工归属感和忠诚度的重要途径。企业重视员工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向他们提供所需要的支持与资源,他们就比较容易把企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与企业形成一致的价值观。
●绩效与激励:激发员工潜能,增强工作动力
健全和公正的绩效管理体系可以保证对员工工作成果进行客观和准确的评估。企业可以通过制定明确的绩效标准与考核流程,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进取心。与此同时,公平的绩效评价也可以避免主观偏见与人为因素对考核的干扰,保证员工经过努力之后能获得应得的收益。
建立和应用激励机制对增强员工工作动力也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薪酬结构、福利制度及奖励措施等对员工进行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激励,让员工对工作更加投入,提高员工归属感与忠诚度,促使员工良性竞争与协作,共同促进企业发展。
企业与员工关系存在的问题
●薪酬体系失衡
企业和员工之间关系不协调主要表现为薪酬体系不平衡、激励不足等。
薪酬作为员工工作回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公平性与合理性关乎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企业的平稳发展。实践中,一部分企业常常因为存在薪酬体系设计不合理、分配不公平的问题,而导致出现员工的付出与收益不匹配的现象。
●劳动合同履行不严
在企业和谐员工关系建设过程中,劳动合同未严格履行的情况并不少见,员工权益遭受损害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劳动合同是维护员工权益最主要的法律依据,劳动合同的严谨性与规范性尤为关键。实践中,很多企业在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和解除过程中,存在很多不够严谨的操作,比如合同条款含混不清、执行不力、任意解除等,这都会构成对员工合法权益的直接侵害。
●沟通渠道不畅
沟通渠道不畅是指企业内部信息传递不够及时和准确以及员工和管理层缺乏有效沟通平台等问题。这会导致信息在传达过程中出现失真或者漏报,还会削弱员工对企业的信任,妨碍员工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实践中,沟通渠道不畅和信息隔阂的问题较为常见,不仅影响员工对企业战略目标的理解,还导致工作效率低,使团队协作性大打折扣。
●管理者缺乏协同精神
在企业和谐员工关系建设过程中,协同精神在团队合作中处于核心地位,管理者要主动地协调团队成员间的各种关系,增进团队成员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完成团队目标。实践中,有些管理者缺乏协同精神,往往注重个人权力与利益而忽略了团队的整体利益,从而引发团队成员间的矛盾与冲突,极大地影响团队凝聚力与向心力。
构建和谐员工关系的主要路径
●深化企业文化建设
明确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与经营理念。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企业在追求经营成功过程中所推崇的基本信念,是企业领导者与企业员工判断事物的价值标准。要深化企业文化建设,就必须明确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指导员工了解企业核心价值观与经营理念,当企业的价值观与员工的个人价值观相契合时,员工才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企业的目标和使命,从而产生主动性和归属感,才能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建立清晰的企业文化准则与行为规范。人力资源部门可以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及具体行为准则与规范汇编成册,保证每个员工能够随时翻看学习。同时,定期组织企业文化培训,保证员工对企业文化准则及行为规范能够深刻理解并严格遵守。
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比如,每季度组织企业文化讲座或者分享会等活动,使员工对企业文化内涵有深刻的认识。也可以以部门为单位,举办户外拓展和趣味运动会进行团队建设,加强员工间的沟通和协作。相关部门还可以利用各种重要的节日或者企业的纪念日,组织各种有特色的庆祝活动,强化员工的职业精神和归属感。
关注员工需求和期待。人力资源部门应会同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同员工一起制订个人发展规划,并由人力资源部门牵头提供所需培训、学习资源。同时,企业应建立明确的奖励制度,对实践企业文化并取得突出成绩的员工予以表彰,为员工建立健康档案并定期安排健康检查,建立员工心理辅导体系,密切关注员工心理健康状况。
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和人际关系。企业应鼓励员工之间以及员工与管理层之间的交流,对存在的问题和错误及时复盘并予以纠正。人力资源部门应确保人力资源管理层面的公平公正,比如晋升机会,薪酬福利等等,从而避免因执行层面存在的不公而产生的新冲突。
●强化与员工的有效沟通
构建多元化的沟通渠道。在企业层面,应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搭建企业微信、钉钉社交媒体平台,使员工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沟通与信息共享。同时,鼓励员工主动发表他们的看法与建议,保证管理层能及时地了解和解决员工关注的事情。为便于员工和管理层直接沟通,还可以定期召开员工大会,使工作人员有机会了解企业发展战略及业务进展情况。
建立有效的意见反馈机制。为便于员工随时发表意见和建议,企业内部可以设立实体意见箱、企业内部网络在线反馈系统。员工可以选择最合适的方法向管理层传递意见。与此同时,管理层还需在接收到反馈信息之后快速响应,在规定时间内给出具体方案或者说明。这样的反馈机制,可以让员工感到他们的心声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倾听与关注,进而提升他们对企业的信任感与归属感。
提升双向沟通能力。为加强管理层的沟通能力,人力资源部门可以组织开设沟通技巧训练课程,教授管理者如何有效地倾听以及如何给员工有建设性的反馈,帮助管理层和员工之间更好地交流与沟通。同时,设立员工代表或者委员会,作为员工和管理层间的一座桥梁,协助双方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和交流,使员工更有底气发表个人意见,更好地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
另外,为提升员工的沟通能力,还可以定期举办沟通技巧训练课程。这类课程会包含有效倾听、清晰表达、冲突解决以及其他有助于提高员工沟通效率与沟通质量的内容。通过结合培训与实践,帮助员工掌握更多的沟通技巧与方法,促成更高效的沟通。
●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
重视员工职业发展规划。人力资源部门可以成立专业职业规划辅导团队,对员工进行一对一的职业发展咨询。依据员工兴趣、能力及职业目标制定个性化职业发展道路;特邀行业专家与内部资深员工交流职业成长经历,给员工以职业发展上的引导与启迪;建立员工职业发展档案以记录其成长轨迹及职业规划,使企业对员工职业发展有更深入的理解与扶持。
建立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针对员工岗位价值、工作绩效以及市场薪酬水平等因素,企业要建立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确保员工的付出和收益相匹配。同时,构建公开透明的绩效评估体系,保证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另外,人力资源部门应把绩效评估同薪酬和晋升联系起来,调动员工主动投入到本职工作,通过多种激励措施对业绩优秀的员工予以嘉奖。
重视员工的工作环境及福利待遇。人力资源部门需要经常对员工的工作条件进行评价和改进,如提供舒适的办公空间、先进的办公设备及休息设施。在基本薪酬福利之外,企业还应提供更多的福利,如健康保险、员工出行、节日福利等。建立长期的员工健康管理制度,定期举办健康检查、健康讲座等活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应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服务,帮助员工减轻工作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规范劳动合同管理
制定规范的劳动合同文本。人力资源部门需要建立或聘请专业法务团队,对劳动法律法规进行深入研究学习,确保劳动合同范本和法律法规精准衔接。比如,在劳动合同模板中,明确列出企业及员工的各种权益和职责,包括但不限于工作职责、工作时长、薪资、福利、休息和假期以及保密的责任等内容。同时,定期审核劳动合同范本,根据法律法规的变化和企业的发展需要,不断进行更新。
充分尊重员工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在劳动合同订立之前,人力资源部门要为员工提供完整的工作岗位描述、薪酬待遇和工作环境,保证员工充分理解合同内容。同时,建立专门渠道,允许员工对劳动合同内容提出异议或者意见,保证员工在订立合同之前全面了解劳动合同的主要条款。
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办事,保障员工合法权益。人力资源部门应建立内部合规性检查机制,定期检查劳动合同执行情况,保证企业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发现有违反劳动合同或者法律法规等情形时,应立即进行处理,切实维护员工合法权益。
按时足额发放员工工资,维护员工休息休假权利。人力资源部门还应确保员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等的规定保障员工充分休息。
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宣传教育工作。人力资源部门还可以组织员工参加劳动合同管理的有关培训活动,通过开设法律咨询热线或者提供在线咨询服务等方式,解答员工有关劳动合同方面的疑问,避免潜在的劳动纠纷。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人力资源》杂志”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