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从人性的角度出发,表象的美好永远是最有吸引力的——外表惊艳毒蘑菇总是会导致人们食物中毒;总是会有骗子伪装成光鲜亮丽的模样,去欺骗他人;同样,好听的话也总是会让人听了内心舒适。然而,语言的背后是有深刻含义的,想要真的“听懂”,就需要用心去体会。
话语的权力就像是前文所说的,词汇本身有字面意思,也有引申义、比喻义等等。将词汇联结起来的语言则更是具有深刻意义。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哲学家米歇尔·福轲(Michel Foucault)就对话语(discourse)和权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他认为社会各个领域当中的话语都会建构权力,于是“话语权”便是诸多觊觎地位的人所渴求的。
福轲戏称:“人们总是会称邻居为精神病,以此来证明自己是正常人。”他的这个例子其实就是一种话语的构建:试图通过在身份上贬低他人起到一种抬高自己的作用。
这种现象在社会当中其实并不少见,比如网络上的一些挑动对立的人,总是会刻意的去强调一些诸如女性在社会当中受到歧视、男性似乎更加有优势的案例,试图以此来塑造一种当今社会对于女性过于刻薄的话语,以此来获取一些特权。
比如今年九月份北京某师范大学的混寝公寓群中,原本已经享受了坐电梯权利的女学生,试图以“洗澡穿的少,不方便男女同乘”为由,剥夺低楼层男生坐电梯的权利。这就是一种典型的试图通过夺取话语权获得特权的例子。
众所周知,好听的话当中大部分会是“夸奖”、“肯定”甚至是“奉承”,而这种感情色彩则会无意间塑造一种话语,那就是听者本人做得不错、很有潜力等含义。
如此,一种地位差别便会产生,听者瞬间就会幻想到众多被此话语带来的权力之后,自己的美好处境。
举个小例子。我们都曾经历过学生时代,当你作为一名学生,在某天因为自己的出色行为而获取师长的表扬时,你是更愿意听到“你好厉害,比别的小朋友都厉害”还是“你做得不错,但是还要努力”呢?相信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前者。
两句话的含义其实相似,但是表达出来却是两种效果,并且后一种还会更加真诚,前一种则有些夸张成分。
这就是一种日常生活当中蕴含的、人喜欢听好听的话、听假话的原因。很多时候并不是无法辨别其真伪,而是其悦耳的表象、隐含丰富含义的深层实在令人难以抗拒。
总而言之,无论你在日常生活当中是否会听别人的“假话”和“好话”,这都已经无所谓了。
从今往后,应该注意的一点就是,在听别人说话时,应当保持清醒,无论外界言论好坏,做到宠辱不惊、处之泰然,就是最好的结果。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不下雨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第一心理